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多成分影像光纤
1)  fiber optic bundles,non-silica,imaging
多成分影像光纤
2)  imagefiber
影像光纤
3)  the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
多光谱遥感影像分类
4)  multi-spectral high resolution imagery
多光谱高分辨率影像
5)  multi-spectral images
多光谱影像
1.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methods based on single band image texture,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texture analysis of multi-spectral images based on 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提出了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多光谱影像纹理分析的方法,实现了利用k-mean聚类算法对多光谱影像进行分类,比较了各种不同的分类结果。
2.
Using spectral feature and texture feature,the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has been performed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ulti-spectral images.
提出了基于灰度-基元共生矩阵的遥感影像纹理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提取的纹理特征,实现了利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多光谱影像和纹理特征影像进行分类,比较和讨论了各种不同的分类结果。
6)  multi-spectral image
多光谱影像
1.
From the structure learning methods of search heuristics, we constructed a Na ve Bayesian Network for the multi-spectral image.
用基于启发式搜索的结构学习算法,学习得到多光谱影像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分析了TM的波段(特征)间条件独立性假设的合理性,给出了贝叶斯推理中后验概率计算的公式,并通过和最大似然法对比试验分析了简单贝叶斯网络应用于多光谱影像分类的优势。
补充资料:“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

20世纪90年代后,由德国dasa等公司研制的独眼巨人、以色列拉菲尔公司研制的道钉等导弹,为光纤制导导弹(fogm)的代表作。使fogm发挥神奇功能的关键在于光纤的使用。与传统的金属导线相比,光纤具有直径小、质量轻、价格低廉、频宽高、信号衰减小等优势。在这样的传输特性下,光纤可以做到在一个方向传送图像的同时,在另一个方向传送指令。美国早在1970年即以光纤替代金属导线进行fogm与视距外作战的概念展示。随着光纤技术的成熟与图像感测器的发展,使fogm的概念更具有现实性,让射手的视野延伸,不论白天、夜晚或气候如何,均可全天候提供导弹的末端图像。

独眼巨人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1982-1984年间,当时的西德mbb公司利用改型的mamba导弹进行了光纤制导的初步原理试验,其目的是验证光纤绕线轴、光纤传输图象和控制指令的可行性情况。试验距离为0.9-2.5公里。1984年,两家公司联合提出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发展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在1984-1986年间,又利用法国生产的ss-11(或ss-12m)线导反坦克导弹做进一步改装试验,验证在几公里长的光纤中双向通信的可行性,试验弹上装有由陀螺稳定的昼夜电视摄像机。

在1987年12月-1989年间又进行多次实际尺寸导弹的发射和飞行试验。试验目的是验证光纤制导用于潜空导弹和反装甲导弹的有关情况, 主要包括光纤放线速度、双向信息传输的能力和质量、传输距离以及人工制导的能力等。试验距离多为6.5公里,最大达7公里。在测试时,导弹弹头装有电视摄象机,以150米的高度,150米/秒的速度飞行。各项资料显示,当射程达60公里时,视频信号仍维持相同的性能。最终目标是将制导距离提高到60公里,甚至100公里,速度提高到350米/秒以上。自1989年开始,由德、法两国政府提供经费,估计总研制经费约为1.75亿美元。1992年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也加入进来。

独眼巨人导弹计划有潜空型和反装甲型两种。独眼巨人潜空型和反装甲型有许多异同。二者的弹径、射程和飞行速度相同,而弹长、导弹重量和战斗部重量有所不同。据估计,制导用的光纤也不尽相同。潜空型光纤除了具有和反装甲光纤相同的性能要求外,在水密和强度方面可能会有更特殊的要求。二者在发射方法上也不同,反装甲型采用垂直发射,而潜空型则采用斜向发射。

独眼巨人的作战对象为反潜巡逻飞机和直升机。其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如下:弹长1.85米,弹径165毫米,导弹系统总重105公斤(其中运载器重62公斤,导弹重43公斤)作战距离10公里,飞行速度150米/秒(搜索时)和250米/秒(攻击时),最大过载15g,发射深度为潜艇潜望深度到水下300米,制导方式为光纤制导加红外热成像或毫米波雷达导引头,战斗部为3公斤高能炸药。,推进系统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型)或涡轮喷气发动机(生产型)。3公斤高能炸药战斗部。

独眼巨人的导弹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线导反坦克导弹,特别是米兰和霍特导弹的外形和结构。导弹采用圆柱形弹体,中部有4个十字型配置的用于控制方向的鸭式弹翼,尾部也有同样4个十字形配置的稳定翼,弹翼均可折叠,导弹头部装有红外或电视摄像机,光纤线轴装在尾部并由此放出。

导弹的推进系统在试验弹上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据估计其生产型可能采用西德航空技术公司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或法国微型涡轮发动机公司的发动机。为防止损伤光纤,发动机尾部喷管是在弹体侧面伸出的。

战斗部装有3公斤重的高能炸药,备有独发和近炸两种引信。制导系统分弹上和艇上两部分,二者由光纤互传视频信息、各种测量数据和指令信号。在试验弹中,导引头采用电视摄像机。但最新资料表明,在正式产品中可能采用红外线热成像探测器或者毫米波探测器。后面两种探测器有更好的昼夜和全天候工作能力。

尽管导引头对于武器系统的效率与物质,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原则上,导引头的选择对于光纤制导导弹基本不构成太大问题。凡是可以产生视像或讯号的东西,都可作为光纤导弹的寻标器。光学纤维宽波带能力使它能与不同的感测器——普通电视、电荷耦合(ccd)摄影机、红外线、雷达、毫米波等同时使用。

一个可以提供清晰视像,且能让发射者辨识目标、追踪目标、导引导弹撞击目标的导引头,当然是光纤导引导弹的必备之物。幸运的是,焦面阵列技术正快速进步,且其技术风险很低。使用近百个感测器作焦面阵列的技术,将使光纤导引导弹如虎添翼。虽然,焦面阵列被动红外传感器既可用于白天,也可用于夜间作战,但其性能会受浓烟、浓雾、高浓度、热度等因素影响而降低。可以想象的是,焦面阵列终将被毫米波雷达所取代,因为,毫米波雷达能穿透烟、雾、大雨,适用于各种天候作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