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steel armour
钢[装]甲
2) armored steel
装甲钢
1.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nti-break performance and anti-shock strength of the armored steel thermit welding joint;
装甲钢板铝热焊接头抗断性和抗击强度有限元分析
2.
HAZ/WM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is observed either in as-welded or as-quenched(PWHT:900 ℃×5 min or 1 100 ℃×1 min,Water-quenched)TWE312/616 high-strength armored steel weldments by means of SEM or TEM respectively.
采用SEM、TEM观察焊态和焊后热处理(900℃×5min或1100℃×1min,水淬)TWE312/616装甲钢HAZ/WM界面区及其附近的组织结构,采用NanoTest600对界面区附近的硬度分布进行测试。
3) armor steel
装甲钢
1.
The microstructure has been analyzed to the armor steel with attacks,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destruction of armored steel under the impact load is first produces the crack source in the crystal boundary intersection point,then connects mutually.
通过对冲击破坏装甲钢组织分析,发现纯净装甲钢在冲击载荷下破坏过程中是在晶界交汇处(三叉点)产生裂纹源,然后相互连接的结果。
2.
Four points bending low-cycle fatigue lifetime of armor steel 616 Tee joints after weld finishing has been analyzed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fatigue lifetime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paper.
本文对转炉 6 16装甲钢T型焊接接头四点弯曲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阐述了提高T型焊接接头低周疲劳寿命的有效措施。
3.
The dynamic compression properties of armor steel 603 and 675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tested using a one-dimension Hopkinson compression bar apparatus.
利用一维Hopkinson压杆实验设备,对603、675两种装甲钢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2种装甲钢的Bodner-Partom本构方程,经程序计算与实际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构方程能够较好地反映材料在动载荷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4) 675 armor steel
675装甲钢
1.
Effect of cooling rate on microstructure in 675 armor steel;
冷却速度对675装甲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2.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microstructure in 675 armor steel continuously cooled at a series of different rat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high-resolution dilatometer,along with optical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利用差分膨胀仪、金相及透射电镜研究了675装甲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相变过程及产物。
5) armor plate
装甲钢
1.
The relativity between natural and the artificial accelerated environmental test of armor plate in acid ra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was studied.
对某型装甲钢在酸雨大气环境下自然暴露与人工模拟加速试验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2.
By utiliz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ment, the anti-pene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FRC) targets within the A97-ceramic-plate or the armor plate are studied.
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A97陶瓷板钢纤维混凝土靶及某种装甲钢板钢纤维混凝土靶抗动能长杆射弹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6) 22SiMn2TiB armor plate
22SiMn2TiB装甲钢
1.
When the routine ultrasonic probes are used to detect the dissimilar welding joint of the 22SiMn2TiB armor plate, there are many noisy and false waves and which lead to the lowness of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attainability and sensitivity.
用常规探头对22SiMn2TiB装甲钢与TWE312异种钢焊接接头进行缺陷检测,杂波和伪缺陷波导致灵敏度、信噪比不高。
补充资料:装甲兵技术
装甲兵技术是直接应用于装甲兵领域的技术。包括装甲兵的武器装备及其研制技术,使用和维修技术,装甲兵侦察和指挥技术,训练技术,以及武器装备的系统分析等。有时也专指装甲兵武器装备的操作技能,如驾驶技术、射击技术、通信技术等。装甲兵技术是军事技术的组成部分,是装甲兵建设和作战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装甲兵的武器装备,主要包括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等装甲战斗车辆以及各种保障车辆。其中,坦克是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它的发展水平是装甲兵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武器装备研制技术包括武器装备的论证、设计、制造、试验全过程中应用的技术。使用和维修技术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的动用、运输、保管、维修、抢救等方面应用的技术。侦察和指挥技术包括获取、处理、传递战场信息和实施指挥等技术。训练技术主要包括模拟训练器材的研制和使用,以及采用现代化手段来完成训练任务等技术。武器装备的系统分析主要是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对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发展、运用和管理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决策。装甲兵技术具有与其他军种、兵种技术和民用工程技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特点。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应的技术理论,主要有坦克行驶理论、坦克火控原理、穿甲力学等。 武器装备及其研制技术 60年代研制并大量装备部队的主战坦克,主要有美国m60、英国“酋长”、联邦德国“豹”ⅰ、瑞典strv103、法国amx—30和苏联t—62等。这些主战坦克,武器系统分别采用了105毫米和120毫米线膛炮、115毫米滑膛炮,旋转稳定或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等新弹药,以及坦克炮双向稳定器、机电模拟式计算机、光学测距仪、红外夜间瞄准镜等组成的火控系统 。 推进系统多采用大功率多种燃料增压发动机、动液式或机械式双功率流传动装置、高强度扭杆悬挂技术,有的开始采用液气悬挂技术。防护系统的车体和炮塔,仍用均质钢制造,但车体前部装甲倾角加大,有的车体采用整体铸造,装甲厚度分配趋于合理,铸造炮塔的流线型更好,主要部位的抗弹能力增强,加之广泛采用烟幕、灭火、三防等防护措施,提高了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坦克总体布置,开始出现了无炮塔结构的形式。70~90年代初出现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如苏联т—72、t—80,美国m1a1,英国“挑战者”,联邦德国“豹”ⅱ,日本90式和法国amx“勒克莱尔”等,火炮口径增大到120或125毫米,采用高膛压和身管自紧技术,并采用高能量发射药、大长径比、钨或贫铀合金弹芯的脱壳穿甲弹,对均质钢装甲的垂直穿甲厚度可达500毫米。坦克火控系统多采用数字式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热像仪、瞄准线稳定的瞄准镜等技术,提高了坦克行进间射击的首发命中率,缩短了射击反应时间,增强了坦克的夜战能力。现代反坦克武器的种类、质量、数量迅速增长,也促使了主战坦克的防护系统技术发生变革。各种类型复合装甲逐步取代主要部位的单一均质装甲,有的坦克采用了贫铀合金装甲或挂装反应装甲,显著地提高了抵御各种空心装药战斗部的能力。其他特种防护技术,如灭火抑爆、防红外侦察涂料等,应用更加广泛,使主战坦克仍具有较高的战场生存能力。随着坦克火力和防护能力的增强,坦克战斗全重进一步增大,多数达55吨以上。为了提高坦克越野行驶的快速性和灵活性,坦克单位功率提高到20千瓦/吨,发动机功率最大达1103千瓦,采用中冷高增压、超高增压柴油机技术和燃气轮机技术,并与带静液转向的动液传动装置、高比位能的机械式或液气式悬挂装置相匹配,使主战坦克的平均越野速度达50千米/时以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