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国际专利分类法》
1)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IPC
《国际专利分类法》
2)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
国际专利分类(法)
3)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
国际专利分类号
1.
Based on hierarchy and in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 this paper constructs character vectors on the different levels.
基于国际专利分类号的层次结构,利用自身的类别描述信息,建立了不同层次的类别特征向量,结合现有专利进行修正训练,分别在各层次上采用经典的KNN算法实现专利的自动分类。
4)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国际专利分类表
1.
Discusses the inherent relation between ontology and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讨论了本体与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内在联系。
5)  USPC
美国专利分类法
6)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patents for invention
发明专利的国际分类表(法)
补充资料:《国际专利分类法》
      用于专利文献分类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又译《国际专利分类表》。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英国和荷兰等国的专利专家组成分类法工作组,共同编制国际通用的专利分类法。1968年分别用英文和法文同时出版。此后,美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参加推广工作,成立扩大的IPC联合会,并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持修订工作,1974年、1979年、1985年和1989年分别出版第2~5版。各版都编有索引。IPC 有德、日、俄、西班牙、葡萄牙等文种的译本,第2版以后的各个版本都有中文译本。
  
  体系结构  IPC将与发明专利有关的全部技术内容按部、分部、大类、小类、主组、分组等逐级分类,组成完整的等级分类体系。全表共分8个部,20个分部,以9个分册出版。1~8册为分类详表,第9册为使用指南及分类简表(至主组一级)。
  
  标记符号  IPC的部(一级类)用A~H表示。分部仅是分类标题,未用标记。大类号由部的类号加 2位数字组成。小类号由部号,大类号及大写字母组成。主组号由小类号再加2 位数字组成。分组类号是在主组类号之后加斜线再加2~5位数字组成。例如 "A43D95/16制鞋用的擦亮工具"(分组)属"生活必需品"部 (部号为A),"鞋类"大类(大类号为A43),"机械、工具、设备、方法"小类(小类号为A43D),"鞋精加工机械"主组(主组号为A43D95)。
  
  分类原则  《国际专利分类法》将科学发明和专利的技术主题尽量作为一个整体,或按功能分类,或按应用分类,而不是将它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分类。
  
  到80年代末,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出版的专利文献中标注 IPC分类号。其中标注至分组级的有36个国家、1个国际组织和1个地区性组织。标注至小类一级的有11个国家和1个地区性组织。中国自1985年4月1日起在出版的专利文献上标注IPC分类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