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ans Sachs (1494~1576)
萨克斯,H.
2) Hermann-Maurice de Saxe (1696~1750)
萨克斯,H.-M.de
4) saxophone
[英]['sæksəfəʊn] [美]['sæksə'fon]
萨克斯管
1.
Digital saxophone and PDM technology of shaping mould;
数字萨克斯管及其成形模具的产品数据管理技术
2.
The Parametric Modeling of Saxophone Based on MATLAB;
基于MATLAB的萨克斯管参数化建模
3.
Research on curve fitting technology for saxophone bell profile;
萨克斯管钟形轮廓曲线拟合技术研究
5) sachs moment
萨克斯矩
6) saxhorn
[英]['sækshɔ:n] [美]['sæks,hɔrn]
萨克斯号
补充资料:萨克斯,H.
德国剧作家。生于纽伦堡,父亲是裁缝。萨克斯小学毕业后学制鞋手艺,后到德国各地漫游,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成为一名新教徒。1520年回到故乡,成为鞋匠,一直到逝世。
萨克斯是个多产作家,仅戏剧就有 200多部,其中悲剧61部,喜剧64部,戒斋节剧85部。他的戏剧作品大多是改写。最成功的作品是所谓戒斋节(既忏悔节)剧,如《扮丑的人》(1543)、《天堂中的漫游学者》(1550)、《贪得无厌》(1551)、《菲辛的盗马贼》等,都写得生动活泼,朴实简洁,幽默风趣,直到现在还在德国民间演出。萨克斯从事创作既是为了市民娱乐,也是为了维护市民的生活理想与道德观念,因而他的批评毫无例外地指向手工业工人以外的社会阶层,特别是农民,而他所批评的那些社会现象也都是与手工业工人的思想观念相违背的人的弱点和社会弊端。
萨克斯是14、15世纪缓慢发展起来的德国市民文学的最后一位同时也是最主要的作家,他的戏剧创作完全依据德国自身的戏剧传统和他自己的认识。到了17世纪,他完全被遗忘,因为那时把古典戏剧奉为惟一正宗,他所代表的德国自身戏剧传统被当作"低级艺术"而加以排斥。到了18世纪下半叶,萨克斯才被人重新认识。
萨克斯是个多产作家,仅戏剧就有 200多部,其中悲剧61部,喜剧64部,戒斋节剧85部。他的戏剧作品大多是改写。最成功的作品是所谓戒斋节(既忏悔节)剧,如《扮丑的人》(1543)、《天堂中的漫游学者》(1550)、《贪得无厌》(1551)、《菲辛的盗马贼》等,都写得生动活泼,朴实简洁,幽默风趣,直到现在还在德国民间演出。萨克斯从事创作既是为了市民娱乐,也是为了维护市民的生活理想与道德观念,因而他的批评毫无例外地指向手工业工人以外的社会阶层,特别是农民,而他所批评的那些社会现象也都是与手工业工人的思想观念相违背的人的弱点和社会弊端。
萨克斯是14、15世纪缓慢发展起来的德国市民文学的最后一位同时也是最主要的作家,他的戏剧创作完全依据德国自身的戏剧传统和他自己的认识。到了17世纪,他完全被遗忘,因为那时把古典戏剧奉为惟一正宗,他所代表的德国自身戏剧传统被当作"低级艺术"而加以排斥。到了18世纪下半叶,萨克斯才被人重新认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