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iorgio Strehler (1921~ )
斯特雷勒,G.
2) Trelleborg
特雷勒堡
3) Koestler
[英]['kestlə] [美]['kɛstlɚ]
凯斯特勒
4) Georg Forster (1754~1794)
福尔斯特,G.
5) Gustav Holst (1874~1934)
霍尔斯特,G.
6) Gilbert Stuart (1755~1828)
斯图尔特,G.
补充资料:斯特雷勒,G.
意大利导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典创立假面剧院。返回意大利后,担任巡回剧团的导演。1947年和P.格拉西共同创立并领导米兰小剧院,使它很快成为欧洲最著名的剧院之一。1968年另行创立"行动剧院"。1972年重返米兰小剧院,任院长兼总导演。
他一共导演过200余部戏,其中有话剧,也有歌剧。在其导演艺术创作中,他一方面致力于叙事剧艺术风格的探索,着重对事件进行冷静、精确的剖析,执导过B.布莱希特的《三分钱歌剧》、《四川一好人》、《伽利略传》和W.莎士比亚的《科里奥兰纳斯》;另一方面,他用20世纪的观点对意大利传统戏剧进行批判性的再创造,倡导诉诸直觉的抒情现实主义风格,执导了C.哥尔多尼的《一仆二主》、《乔嘉人的争吵》等喜剧,并把几近销声匿迹的意大利自然主义戏剧重新推上舞台,导演了贝托拉齐的《我们的米兰》、《利己主义者》。60年代中期以后,他把这两种风格融为一体,形成理性与抒情并重的艺术风格,演出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А.П.契诃夫的《樱桃园》、哥尔多尼的《广场》、J.热内的《阳台》等名剧,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他一共导演过200余部戏,其中有话剧,也有歌剧。在其导演艺术创作中,他一方面致力于叙事剧艺术风格的探索,着重对事件进行冷静、精确的剖析,执导过B.布莱希特的《三分钱歌剧》、《四川一好人》、《伽利略传》和W.莎士比亚的《科里奥兰纳斯》;另一方面,他用20世纪的观点对意大利传统戏剧进行批判性的再创造,倡导诉诸直觉的抒情现实主义风格,执导了C.哥尔多尼的《一仆二主》、《乔嘉人的争吵》等喜剧,并把几近销声匿迹的意大利自然主义戏剧重新推上舞台,导演了贝托拉齐的《我们的米兰》、《利己主义者》。60年代中期以后,他把这两种风格融为一体,形成理性与抒情并重的艺术风格,演出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А.П.契诃夫的《樱桃园》、哥尔多尼的《广场》、J.热内的《阳台》等名剧,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