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外囊菌目
1)  Taphrinales
外囊菌目
2)  Laboulbeniales
虫囊菌目
1.
Three species of Laboulbeniales collected from Guangdong of China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报道了广东虫囊菌目的3个种:寄生于Liminichussp 上的无孔菌AporomycesuniflagellatusThaxter;寄生于Byrrhinussp 上的钻形无孔菌AporomycessubulatusThaxter以及寄生于Liodessussp 上的四节龙虱甲壳菌Ch itonomycesbidessarius(Thaxter)Thaxter。
2.
Three species of Chitonomyces of Laboulbeniales collected from Guangdong of China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报道了广东虫囊菌目甲壳菌属的3个种:寄生于中华覆跗龙虱Laccophilus chinensis Boh。
3)  Eurotiales
散囊菌目
4)  Dothideales
座囊菌目
5)  Exobasidiales
外担菌目
6)  Mycetangia
菌囊
1.
Notes on the Mycetangia of the Hawthorn Trunk Borer, Platypus sp.;
结果表明 ,山楂长小蠹菌囊区域位于雌成虫前胸背板上 ,菌囊区域长约0 2 5mm ,前缘宽约 0 2 7mm ,后缘宽约 0 0 9mm ;共有 5 0个菌囊 ,每个菌囊近似椭圆形 ,大小约 15 μm× 11μm~ 2 4μm× 19μm ;在菌蠹中有菌丝体 ;雄成虫无论是在前胸背板上还是在虫体其它部位都无菌囊的存在。
补充资料:外囊菌目
      子囊菌亚门的 1目。无性繁殖主要是由子囊孢子直接芽殖形成芽孢子,芽孢子可重复芽殖或萌发生菌丝体,但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形成菌丝体,只形成酵母状菌落。有性生殖由菌丝细胞双核化后形成产囊细胞,在产囊细胞内进行核配,此时细胞开始伸长并渐渐形成子囊,一般出现在寄主植物角质层下的栅状层中。
  
  C.L.克雷默(1973)主张本目仅包括外囊菌科1科,但也有人主张取消原囊菌目,将原囊菌科和外囊菌科作为外囊菌目的两个科。
  
  本目成员均为植物寄生菌,为害高等植物和蕨类植物,引起组织变形,如缩叶、皱叶、囊果、泡肿和丛枝等症状。其中著名的如引起桃缩叶病的畸形外囊菌。外囊菌属的其他一些种还可引致栎树、樱桃的缩叶病;杨树、桃树的叶泡肿病;桦树、樱桃、李的丛枝病;李的囊果病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