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ames Russell Lowell (1819~1891)
洛威尔,J.R.
3) Amy Lowell (1874~1925)
洛威尔,A.
4) Robert Lowell (1917~1977)
洛威尔,R.
5) James Russell Lowell
洛威尔(美)
6) Amy Lowell
艾米·洛威尔
1.
Amy Lowell, the leader of the later Imagist Poetry after Ezra Pound, translated Chinese ancient poems with the help of Florence Ayscough and a Chinese scholar Nung Chu.
艾米·洛威尔作为意象派后期的领军人物,继庞德之后,进行了汉诗英译的尝试和实践。
补充资料:洛威尔,J.R.
美国诗人、文艺评论家。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剑桥一个门第高贵的家庭。183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44年与废奴主义者玛丽娅·怀特结婚。在废奴运动和浪漫主义潮流的影响下,他以社会改革者的身份发表大量诗文,抨击蓄奴制,主张妇女应有投票权以及改善劳动条件等。1848年发表《比格罗诗稿》第一集,奠定了他的诗人地位。这是他的代表作,是用泼辣流畅的新英格兰方言所写的一组有韵诗和散文体的书信。作者假托北方青年农民何塞亚·比格罗之名,谴责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是"谋杀",指出战争只会使蓄奴的南方扩大势力范围。20年后发表《比格罗诗稿》二集(1867),以南北战争为题材,寓意和笔力都不及第一集锐利,但其中《求爱》一章却是广为传诵的佳篇。
1855年,洛威尔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致力于欧洲文学的研究和介绍。1857年又担任《大西洋月刊》第一任主编和《北美评论》编辑。晚期最佳的诗作有论述宗教与科学的相对价值的无韵诗《大教堂》(1869)和《哈佛纪念会上朗诵的颂歌》(1865),后一首诗对在内战中服役和献身的哈佛校友深表敬意。诗中第六节歌颂林肯的非凡勇气和远见。晚年思想日趋保守。1877至1880年曾出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1880至1885年曾任驻英公使。
1855年,洛威尔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致力于欧洲文学的研究和介绍。1857年又担任《大西洋月刊》第一任主编和《北美评论》编辑。晚期最佳的诗作有论述宗教与科学的相对价值的无韵诗《大教堂》(1869)和《哈佛纪念会上朗诵的颂歌》(1865),后一首诗对在内战中服役和献身的哈佛校友深表敬意。诗中第六节歌颂林肯的非凡勇气和远见。晚年思想日趋保守。1877至1880年曾出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1880至1885年曾任驻英公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