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王珣《伯远帖》卷
1)  Wang Xun Boyuan Tie Juan
王珣《伯远帖》卷
2)  Wang Xianzhi Zhongqiu Tie Juan
王献之《中秋帖》卷
3)  Wang Zhenpeng Boya Guqin Tu Juan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卷
4)  Timurids
帖木儿王朝
1.
Ming Cheng Zu to Xiao Zhong s Foreign Policies to the Timurids;
明成祖至孝宗时对帖木儿王朝的外交政策
5)  The Study on the Fateh Copy of Wang Duo
王铎临帖研究
6)  Wang Bomin
王伯敏
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ang Bomin s Fine Arts Historiography;
略论王伯敏之美术史学建构
补充资料:王珣《伯远帖》卷
      中国东晋书法家王珣书写的唯一墨迹真本。王珣(350~401),字元琳,小字法护,临沂(今属山东省)人。供职于大将桓温帐下为主簿,隆安初迁尚书令,死后追赠车骑将军,谥号献穆。此帖纸本,行书,纵25.1厘米,横17.2厘米。是一封信札,以楷法注入行书,结字严谨、缜密,字形大小参差,行气疏密适中,用笔中锋,转折处锋棱毕现,极为自然而又骨力内含。书势略向左方倾侧,险峻中极具潇洒古淡之姿。墨色清润,纸质光洁,纸墨相辉。它与王羲之新体书法一脉相承,既具有羲之的婉媚遒逸,又具有险峻、劲健的自家风貌。
  
  此帖曾经北宋内府收藏,卷中原有徽宗题签和宋代章清题跋,明清之际被人割去。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董其昌在北京遇见此帖,遂购藏。此后又经吴新宇、安岐等人递藏。清乾隆年间收入内府珍藏,列为"三希"之一。后幅有董其昌跋,引首乾隆帝加题"江左风华"4 大字,并在本幅前后题跋和补画《枯木文石图》,又命宫廷画师董邦达利用明王肯堂题跋后面的余纸补画山水,沈德潜撰并书《三希歌》。《宣和书谱》、《平生壮观》、《墨绿汇观》、《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民国后,溥仪将《伯远》、《中秋》二帖携带出宫,辗转流入民间,1951年政府以重金将二帖收回,现藏故宫博物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