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ishizhai Shuba

《思适斋书跋》
2) Study
[英]['stʌdi] [美]['stʌdɪ]

书斋
1.
Comparison of Jiangna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Between Hall and Study

江南民居中的厅堂环境与书斋环境
2.
To trace the source of those books in study lead to a deeper research into such culture, because we know not only where those books come from but also ancient Chinese writers thinking and profound humanistic spirits.
古代书斋文化意蕴深远。
3) Preface and postscript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书画题跋
5) Shuzhai yehua

《书斋夜话》
6) book environment

书斋背景
补充资料:《思适斋书跋》
中国清代校勘学家顾广圻的书跋集。王大隆辑。王大隆因惜顾氏题跋遗佚较多,刻意搜求,整理成书。全书共4 卷,包括题跋187篇,其中经部29篇,史部58篇,子部、集部各50篇。王大隆另辑成《思适斋书跋补遗》一卷。二书均收入王大隆所辑《黄顾遗书》中,于1935年刊行。
顾广圻校勘古书务求"将本书透底明白,......将本书引用之书透底明白","去凿空腾说之损,收实事求是之益"。他校书下笔谨严,言之有据,力求做到"无一字无来历"。《思适斋书跋》反映了顾氏在校勘学上的独到见解和精深造诣。如他在《〈礼记考异〉跋》中阐明"书必以不校校之"的主张:"毋改易其本来,不校之谓也",即存其本来面目,以免误于校者,使人不能思其误;"能知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校之之谓也"。他主张参互钩稽,将校定是非的考据撰成考异、考证,附于原书之后。顾广圻的校勘学方法主要有:①广罗众本,对勘异同,并根据各书的行款格式进行校勘。②注重文字训诂,根据文字的形、音、义进行校勘。③重视章句互见,根据篇目标题以及上下文相承相应等关系进行校勘。④根据本书义例进行校勘。⑤根据与本书直接有关的材料、涉及的历史事实和有关的名物制度等进行校勘。
该书所收书跋,大多阐述古书的版刻特点、版本源流并鉴别版本的真伪优劣,又因顾氏校勘谨严,考订翔实,使该书成为研究校勘学的重要文献,为学者所推重。
顾广圻校勘古书务求"将本书透底明白,......将本书引用之书透底明白","去凿空腾说之损,收实事求是之益"。他校书下笔谨严,言之有据,力求做到"无一字无来历"。《思适斋书跋》反映了顾氏在校勘学上的独到见解和精深造诣。如他在《〈礼记考异〉跋》中阐明"书必以不校校之"的主张:"毋改易其本来,不校之谓也",即存其本来面目,以免误于校者,使人不能思其误;"能知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校之之谓也"。他主张参互钩稽,将校定是非的考据撰成考异、考证,附于原书之后。顾广圻的校勘学方法主要有:①广罗众本,对勘异同,并根据各书的行款格式进行校勘。②注重文字训诂,根据文字的形、音、义进行校勘。③重视章句互见,根据篇目标题以及上下文相承相应等关系进行校勘。④根据本书义例进行校勘。⑤根据与本书直接有关的材料、涉及的历史事实和有关的名物制度等进行校勘。
该书所收书跋,大多阐述古书的版刻特点、版本源流并鉴别版本的真伪优劣,又因顾氏校勘谨严,考订翔实,使该书成为研究校勘学的重要文献,为学者所推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