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唐寓之暴动
1)  Tang Yuzhi Baodong
唐寓之暴动
2)  Fantastic Fables
荒唐的寓言
3)  Paysage Moralis
《寓意之景》
1.
Melting Sorrow:A Study on Wystan Hugh Auden's Paysage Moralis
“悲哀”之“消融”——试析威斯坦·休·奥登的诗歌《寓意之景》
4)  The Study of Allegorical Poems in Tang Dynasty
唐代寓言诗研究
5)  Tang Zhi-xiang
唐之享
1.
Government s Fun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Impression of Reading Tang Zhi-xiang s Article Clump of Education;
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读《唐之享教育文丛(撷英集)》有感
6)  the poems of flourishing Tang Dynasty
盛唐之音
补充资料:唐寓之暴动
      南齐时庶族地主企图挤入士族行列,享受封建特权而发动的暴乱。南朝庶族地主为了免除所承担的赋役,往往向官吏行贿,在政府的黄籍上注入伪造的父祖爵位,改成百役不及的士族。刘宋以来,这种改注籍状,诈入仕流的庶族地主很多,自宋明帝泰始三年(467)至宋后废帝元徽四年(476),扬州九郡的黄籍上,被检查出诈注户籍的就有七万一千余户。
  
  萧齐政府为了增加直接控制的户口,提高赋税收入,扩大徭役的负担面。齐高帝萧道成即位的第二年(建元二年,480),专门设立校籍官,置令史,指派虞玩之主持黄籍的清查。齐武帝萧颐即位后,继续清查,鉴定士族的真伪。那些被认为有"巧伪"的户籍,都须退还本地,名为"却籍";核查出本应服役纳赋而户籍上造假的, 便恢复原来的户籍, 继续承担赋役,称为"正"籍。后来甚至要把被却籍者罚充远戍,这种做法危及曾在户籍上弄虚作假的庶族地主的切身利益,于是爆发了唐寓之事件。
  
  唐寓之(?~486),富阳人,世代图墓为业,侨居桐庐(今浙江桐庐西)。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冬,他在新城(今浙江新登东)一带结党四百余人。次年正月,利用会稽太守王敬则去京城建康"朝正"(正月朝拜皇帝)的机会,举兵暴动,首先攻下富阳。三吴地区(即今江苏南部、浙江东部)的被却籍者纷纷参加,众至三万。却籍的民户,大都是北来侨民,他们的户籍本为白籍,因此暴乱者被称为"白贼"。唐寓之又攻下桐庐,进占钱唐(今浙江杭州西南)、盐官(今浙江海宁南)、诸暨、余杭等县,并在钱唐称帝,置太子,改国号为吴,建元兴平。以钱唐新城为皇宫,县廨为太子宫,设置百官,以寒门出身的钱唐富人柯隆为尚书仆射、中书舍人,兼领太官令、尚方令。唐寓之还派其将领高道度等进攻东阳郡(今浙江金华),杀东阳太守萧崇之和长山令刘国重并遣将孙泓进攻山阴。齐武帝急派禁兵数千,战马数百讨伐。唐寓之临时组合的军队,一战即溃,寓之被杀,各郡县相继被平定。事后,参与暴乱的不少民丁,被罚修白下城(时为南琅邪郡治所,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门外),或发配到淮河一带作戍卒十年。
  
  此暴乱虽很快平定,庶族地主反检籍的斗争并没有停止。永明八年,萧齐政权被迫停止检籍,并宣布"却籍"无效,对"却籍"而被发配戍边的人民准许返归故乡,恢复宋末升明(477~479)以前户籍所注的原状。许多庶族地主和商人因而取得士族所具免赋役的特权。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