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uo Binghui
罗炳辉(1897~1946)
2) Luo Binhui
罗炳辉
1.
"Aspire to Revolution and Devote to the People"——the 60th anniversary of Marshal Luo Binhui’s death;
“志在革命,功在人民”──纪念罗炳辉将军逝世60周年
3) Suonɑnluobu
索南罗布(1946~ )
4) Luo Bingzhi
罗炳之
1.
Investigating on Scientific-nature of Luo Bingzhi 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ought;
罗炳之教育管理思想之科学性探究
2.
Luo Bingzhi is one of the Chinese pioneer scholars who have began the research about the disquisitive approach of educ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hen the approach of the education became a independent subject.
教育研究方法在20世纪形成独立学科,罗炳之是这一时期我国最早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学者之一。
5) Luo Hui
罗辉
1.
Luo Hui\'s "Si Wei Yin Gao" is a unique work in the poetry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罗辉先生的《四维吟稿》是近年来诗坛出现的一部独特著作。
6) Zong Bing
宗炳
1.
Perspective Theory of Zo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hina;
宗炳的透视理论及其图学思想
2.
Zong Bing s Aesthetics of Responding to Things:Thoughts in Fancy upon Appreciation;
“应会感神”:宗炳的感物美学
3.
On Zong Bing & Wang Wei’s Landscape Painting Theory and Its Cultural Implications;
论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理论及其文化意蕴
补充资料:罗炳辉(1897~1946)
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1897年12月22日生于云南省彝良县中区阿都甲。1914年入滇军当兵,1922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1926年参加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在国民革命军第3军任营长。1929年7月任江西省吉安县靖卫大队大队长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率部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团长、 旅长。1930年7月后历任第12军军长兼福建军区总指挥、 第22军军长、第9军团军团长等职。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曾获二等红星奖章,两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在长征中,曾率 9军团在侧翼单独行动,担负掩护和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的任务,与敌周旋,布疑阵,出奇兵,转战黔滇川康边界,取得老木孔、瓢儿井等战斗的胜利。抗日战争初期,曾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工作。1939年起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副师长、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等职,转战于淮河以南津浦铁路两侧,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参与创建和发展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他从严治军。注重技术和战术训练,重视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
日本投降后,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 6月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前夕,他重病未愈,就去鲁南枣庄前线部署战备工作,21日在返回临沂途经兰陵时逝世。安徽省天长县建有纪念馆,山东省临沂烈士陵园修建了石墓和遗像亭。
日本投降后,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 6月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前夕,他重病未愈,就去鲁南枣庄前线部署战备工作,21日在返回临沂途经兰陵时逝世。安徽省天长县建有纪念馆,山东省临沂烈士陵园修建了石墓和遗像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