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uo Yusheng
					
	
					
				
				
	
					
				骆玉笙(1914~  )
			
					2)  Yu Jusheng
					
	
					
				
				
	
					
				俞菊笙(1839~1914)
			
					3)  Liang Yuru
					
	
					
				
				
	
					
				梁玉儒(1914~  )
			
					4)  Luo Yuming
					
	
					
				
				
	
					
				骆玉明
				1.
					Reconfirmation the Literary Value of "Three Yang",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Tai Ge Style in Ming Dynasty——Concurrently,deliberation with Prof. Zhang Peiheng and Luo Yuming
						
						明代“台阁体”代表作家“三杨”诗文价值的再认识——兼向章培恒、骆玉明教授请教
					
					5)  Sheng
					[ʃeŋ]
					
	
					
				
				
	
					
				笙
				1.
					Analysis of the Improvisational Accompaniment of the Musical Instrument Sheng in Er-ren-tai Music;
						
						试析笙在二人台音乐中的即兴伴奏
					2.
					Discussion the Name of Three Sheng in Shuangbai Yi Nationality;
					
					
						
						
					
						说“笙”——兼议双柏彝族“三笙”之名
					
					6)  "The Ode of Sheng"
					
	
					
				
				
	
					
				《笙赋》
				1.
					“The Ode of Sheng”as a sort of music literature, describ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instrument SHENG from the view of literature, is a very valuable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us to know more about this ancient instrument, SHENG.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文体,《笙赋》属于赋类作品中的“乐器赋”,它作为音乐文学作品,以文学的方式对笙这种乐器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描述,构画了音乐历史的长河中笙这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沉浮演变的一幕,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笙类乐器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
					补充资料:骆玉笙(1914~  )
		      京韵大鼓女演员。艺名小綵舞。4 岁起随养父戏法艺人骆彩武在上海、武汉演出。 9岁拜苏焕亭为师学唱京剧老生。14岁在南京登台清唱二簧。17岁正式改唱京韵大鼓。1934年,骆玉笙拜鼓王刘宝全的弦师韩永禄为师,学习"刘派"大鼓曲目。1936年演出于天津、北平一带。由于嗓音甜美,音域宽阔,韵味醇厚,高低咸宜,其师韩永禄为她设计的唱腔悠扬动听,"嘎调"尤为激越感人,被誉为"金嗓歌王"。她在刘派唱腔的基础上,兼融"白(云鹏)派"、"少白(凤鸣)派"之长,结合自身嗓音条件,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终于形成独具风格的"骆派"。早期以演唱悲曲见长,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红梅阁》、《子期听琴》、《击鼓骂曹》等。1951年参加天津市曲艺团,锐意创新,努力编演新曲。50年代演唱《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珠峰红旗》。60年代初演唱《光荣的航行》、《正气歌》等。她演唱的曲目以声情激越、昂扬向上著称。由于她广泛吸取姊妹艺术的养料,革新唱腔,在京韵大鼓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971年骆玉笙开始担任教学工作,1976年重登曲坛。197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见彩图)
         
		
		1971年骆玉笙开始担任教学工作,1976年重登曲坛。197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