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angangling batiaomu

三纲领八条目
2) Three Outlines and Eight Terms

三纲八条目
3) three outlines and eightclauses

三纲八目
4) three guiding principles

三纲领
1.
This great book can be studied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three guiding principles",the "eight entries",and their relationship.
研读《大学》,可从"三纲领"和"八条目"及其内在联系入手,以大学之道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为主线,力求发掘不同历史时期著名学者对"大学之道"的传承与发扬;从大学校训对大学之道的吸收与运用的角度,揭示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之道对确立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价值。
5) eight entries

八条目
1.
This great book can be studied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three guiding principles",the "eight entries",and their relationship.
研读《大学》,可从"三纲领"和"八条目"及其内在联系入手,以大学之道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为主线,力求发掘不同历史时期著名学者对"大学之道"的传承与发扬;从大学校训对大学之道的吸收与运用的角度,揭示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之道对确立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价值。
6) creed
[英][kri:d] [美][krid]

n.信条;信念,纲领
补充资料:三纲领八条目
中国宋明理学家对《礼记·大学》的中心论点所作的概括。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把《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三纲领八条目成为后世封建政治伦理哲学的重要内容。《大学》本身对"格物"、"致知"未作解释,朱熹认为这是原文有阙佚,于是补撰《格物致知传》一章,简括地表述了他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给《大学》增添了原来没有的哲学内容。此后,在理学内部的不同派别之间,以及理学家和反理学的思想家之间,围绕"格物致知"问题展开了争论,在客观上促进了理论思维的发展,丰富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哲学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