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Jeremiah, The Letter of

耶利米书信
5) And Jeremiah said, There is.

耶利米说,有。
6) sad song

哀怨之歌
1.
Starting with the alien people, weak grief destiny and sad song of deserted wife women,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inherits of the realistic fine tradi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in two happy office folk songs of Chinese,which have reflected two Chinese dark political and realistic society of period truly.
从游子离人、弱女弃妇、贫困百姓的悲苦命运和哀怨之歌入手,分析了经久不衰的两汉乐府民歌的魅力在于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泛而又真实地扫描了两汉时期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实。
补充资料:《耶利米哀歌》
古希伯来先知耶利米哀叹耶路撒冷被毁及其自己身世的诗歌。
耶利米生活于公元前7、6世纪之间,出身于乡村祭司的家庭。青年时代 (公元前626年前后)多次被捕入狱。当时西亚、北非能和巴比伦抗衡的只有埃及,犹太王国处于两大国之间,官员中有亲埃派和亲巴派之争。耶利米主张不与巴比伦为敌,以保全耶路撒冷。公元前596年,巴比伦占领耶路撒冷,立西底家为犹太王。10年后,西底家与埃及结盟,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再出兵包围焚毁耶路撒冷。耶利米离开耶路撒冷前往更雅悯族人处,因此以逃避的罪名被捕入狱。耶路撒冷城毁后获释。人们害怕巴比伦人报复而纷纷逃往埃及,耶利米虽然谴责他们,但也违反自己的意愿随他们前去埃及。公元前570年在埃及被他的同胞用石头砸死。耶利米目睹京城被毁,写《哀歌》五首。第一歌哀叹耶路撒冷毁后的惨象。第二歌谴责毁城的罪恶。第三歌作自我叹息,祈愿解放。第四歌将劫后的耶路撒冷作今昔对比,有故国不堪回首之感慨。第五歌祈求安慰和复兴。在凄绝人寰的痛苦中,仍对未来抱有希望。这是希伯来诗人的特点,也是他们信仰的传统。《耶利米哀歌》成为古希伯来诗歌的绝响,后来犹太人每逢纪念亡国之痛的集会,必朗诵和歌唱《耶利米哀歌》。
《哀歌》的体例称"气纳体",即每句之中有一个停顿或间歇。《哀歌》的前四歌用"贯顶法",按希伯来文字母的数目,每歌22节,每节首句冠以特定的字母,即第一节首句冠以第一字母,第二节首句冠以第二字母,依次顺序,最后一节冠以最后一个字母(第五歌也是22节,但不用贯顶法)。《耶利米哀歌》是《旧约全书》中音律最严整的诗作。
耶利米生活于公元前7、6世纪之间,出身于乡村祭司的家庭。青年时代 (公元前626年前后)多次被捕入狱。当时西亚、北非能和巴比伦抗衡的只有埃及,犹太王国处于两大国之间,官员中有亲埃派和亲巴派之争。耶利米主张不与巴比伦为敌,以保全耶路撒冷。公元前596年,巴比伦占领耶路撒冷,立西底家为犹太王。10年后,西底家与埃及结盟,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再出兵包围焚毁耶路撒冷。耶利米离开耶路撒冷前往更雅悯族人处,因此以逃避的罪名被捕入狱。耶路撒冷城毁后获释。人们害怕巴比伦人报复而纷纷逃往埃及,耶利米虽然谴责他们,但也违反自己的意愿随他们前去埃及。公元前570年在埃及被他的同胞用石头砸死。耶利米目睹京城被毁,写《哀歌》五首。第一歌哀叹耶路撒冷毁后的惨象。第二歌谴责毁城的罪恶。第三歌作自我叹息,祈愿解放。第四歌将劫后的耶路撒冷作今昔对比,有故国不堪回首之感慨。第五歌祈求安慰和复兴。在凄绝人寰的痛苦中,仍对未来抱有希望。这是希伯来诗人的特点,也是他们信仰的传统。《耶利米哀歌》成为古希伯来诗歌的绝响,后来犹太人每逢纪念亡国之痛的集会,必朗诵和歌唱《耶利米哀歌》。
《哀歌》的体例称"气纳体",即每句之中有一个停顿或间歇。《哀歌》的前四歌用"贯顶法",按希伯来文字母的数目,每歌22节,每节首句冠以特定的字母,即第一节首句冠以第一字母,第二节首句冠以第二字母,依次顺序,最后一节冠以最后一个字母(第五歌也是22节,但不用贯顶法)。《耶利米哀歌》是《旧约全书》中音律最严整的诗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