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 the mountains of Wolong, Sichuan,

在四川卧龙山上,
3) Longquanshan in Sichuan

四川龙泉山
4) Wolong Villa

卧龙山庄
1.
Tourism Planning of Wolong Villa in Hebei Province and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Change;

河北省卧龙山庄旅游规划及规划前后景观变化评价研究
2.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Wolong Villa, the paper has made a unified planning of the road system.
本文以卧龙山庄为研究对象,结合山庄的具体情况,对山庄的道路系统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力求在减少道路建设和道路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的前提下,建设布局合理、景观秀丽,功能完善的观光园道路系统,使其道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发挥,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现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获取和整理:首先利用软件Arcgis9。
6) Wo Long Shan Ren Collection

《卧龙山人集》
补充资料: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境内,包括卧龙、耿达两个乡,是省政府直辖的一个特区。该区东西长52千米,南北宽62千米,总面积约70万公顷。卧龙保护区处于邛崃山脉东麓,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高山峡谷区,5,000m以上的高山就有101座,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沟内最低海拔1,150m,相对高差5,100米。这里峰峦重叠、云雾缭绕,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葱葱。保护区内有各种植物三、四千种,有四川红杉,金钱槭等珍贵植物;有各种兽类50多种,鸟类30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就达29种。
卧龙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理想的地区。这里地势较高而湿润,十分适宜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桦桔竹的生长。卧龙自然保护区已列为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设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
保护区奇妙的自然景观、变化多样的森林植被、幽深的环境以及形形色色的稀有动植物汇集成一种难于抗拒的诱人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前来观赏、探索、揭开它深遂的奥秘。
1、七盘沟风景区
七盘沟风景区位于汶川县城西南7公里,距成都139公里。
七盘沟主沟长15公里,大小支沟8条,主要地貌属高山峡谷。由于海拔高度相差大而导致的气候多样性和垂直变化性,使景区河谷低处常年温和、晴天居多,夏季气候25摄氏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半山以上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常显现云海、日出等天象美景;景高峰则冬雪早至,银妆素裹,有一沟四季景色共存的佳境。
2、雁门沟西羌大峡谷
雁门沟西羌大峡谷位于汶川县雁门乡境内、距成都150公里。是中国西部第一大峡谷。
这是一条由东向西全长30余公里的狭窄山谷,大自然的神力在山谷里形成了罕见而奇特的自然景观。景区内雪山、奇峰、怪石、幽谷、森林、秀水溶为一体,峡谷笔直处高达400米,巍峨雄壮、挺拔峻美;峡峭壁耸,瀑布层迭,激流奔腾,实为一方天存的净土,令人赏心悦目。
现已修通了道路,为游客攀岩、漂流、观光提供了便捷。
3、迥澜塔
迥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镇政府后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的岸边台地上。塔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坐东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浆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内收,底边长2.6米,高6.5米,西南面开拱形门一道,高2.4米,宽0.80米。塔身为密檐九级,由下向上逐级内收。各层塔檐用砖叠涩向外挑出,每层高度由下往上依次递减,各层各面正中皆开拱形小窗一道,顶为六角攒尖顶。塔通高21米。在塔身第一层内壁有“姚垂典漠训诏损造,堪兴苟含章,造工谢寅昌。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的题记。《灌县志》亦载迥澜塔“清处士姚清澜建也”。迥澜塔系风水塔,为漩口镇八景之一。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4、克枯栈道
位于汶川县克枯乡枯村南800米杂谷脑河北岸,传说为蜀汉大将姜维所开,清代又多次维修扩建。现残存栈道长158米,宽0.4米至2米不等,距河面高10米至20米。克枯古道为古代岷江上游西行通西部各地的交通要道,唐代称“西山南路”,清代称“威保大路”。据《理番厅志》载“威保大路,皆上傍危峰,下临恶浪,无步平夷,然地路虽险,或在山坡微有依倚叠木为梁,实以土石,犹为坦途。惟偏桥设处,石壁陡立,虚凿石窍而架木其上,号称极险”。偏桥即栈道之别名。
克枯栈道前端崖洞内尚存清乾隆二十四年,嘉庆九年的修路碑两通,备说石道的险峻与修路的艰辛。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