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阿旃陀石窟
1)  Ajanta Caves
阿旃陀石窟
2)  Ajanta [英][ə'dʒʌntə]  [美][ə'dʒʌntə]
阿旃陀
3)  Grotto Ai
阿艾石窟
4)  Candra Gupta I(320~330在位)
旃陀罗·笈多一世
5)  A Study of the Chinese Inscription in Grotto Ai
阿艾石窟题记考识
6)  grottoes
石窟
1.
Study on Miniature Grottoes and Statues of Buddhism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Changzhi Region;
长治地区隋唐佛教小型石窟和摩崖造像研究
2.
The particulates have more acidic pollutants with strong acidity and have the corrodibility to grottoes.
云岗石窟群(山西大同)正在受到大气污染的危害,特别是气溶胶粒子所造成的危害十分显著。
补充资料: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城以北106公里。1983年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将阿旃陀石窟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旃陀石窟是印度古代佛教徒开凿出来的佛殿和僧房。"阿旃陀"一词来源于梵语"阿谨提那",意为"无想"、"无思"。石窟开凿于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当时佛教被定为国教,虔诚的佛教徒们为敬奉佛祖、研读经书、修身养性,找到了这个丘陵起伏、景色秀丽的幽山深谷。一时间,这里僧侣云集、香火不断。    开凿工作持续了将近1000年,随着佛教在印度的衰落,这里便逐渐荒废,湮没在了泥土流沙之中,直到1819年,被进山狩猎的英国军官无意中发现,从此阿旃陀又奇迹般地闻名于世,重放异彩。 
   中国唐代高僧亥奘于公元638年在印度游历取经时,曾到过此地,并在《大唐西域记》中对石窟作了生动的描述,这是关于阿旃陀石窟最早的文字记载。  
  阿旃陀石窟共有29座洞窟,其中4座为佛殿,内有藏放舍利的佛塔,25座为僧房,陈设比较简单,只有石床、石枕和佛龛,是僧人居住的地方。


在文达雅山麓离谷底76米的悬崖峭壁间,阿旃陀石窟的29座洞窟环布在新月形的山腰陡崖上,高低错落,绵延550多米。


阿旃陀石窟的雕刻中,大都设有佛祖及其他菩萨的巨型雕像,人物鲜明生动,人体比例正确,给人以优雅,肃穆,纯厚的美感。
 
   阿旃陀石窟中有大最精美绝伦的雕刻和壁画,因建成的时间不一,各具特色。佛像和廊柱都由整块岩石雕成,列柱、藻井布满浮雕。有佛陀向弟子布道的群像,也有形象可爱的小矮人,随时可见手执花环的神女和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以及由各种花卉组成的图案等,雕刻精致,色彩斑斓,形态多样。其中,7世纪所建的第一号石窟内,有一尊高约3米的释迦牟尼像,从正面着,似在沉思;从左面看,似在微笑;从右面看,又似在凝视,是大乘佛教建筑中最光辉的典范。 
   阿旃陀石窟中绘制精美的壁画上下纵跨千年,堪称印度壁画之冠,是举世瞩目的画廊瑰宝。由于年代久远,价值最高、名声最大的满壁彩绘大多剥落或损坏,仅有部分保存下来。壁画的内容主要是宗教性的,题材直接取自佛经,内容描绘了佛陀成佛前修行的故事,表现了佛陀的降生、出家、成佛、降魔、说法和涅檗 也有宣扬宗教哲理的美好神话;还有描写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和宫廷生活等情景的,内容十分丰富,构图复杂而又和谐紧凑,笔调活泼,人物体态匀称,表情生动,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为古代印度的佛教圣地,阿旃陀石窟将佛教建筑、雕刻和绘画相结合,被誉为世界和东方的精萃之一。

阿旃陀石窟内的壁画大多采用牛粪、大张旗鼓黏土并涂上石灰作底,以加工后的矿物、植物粉末作颜料,层次分明,色彩鲜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