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ggression-frustration hypothesis
攻击与挫折假设
2) 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
挫折攻击假说
3) frustrationaggression theory
挫折攻击论挫折攻击论
4) hypothesize attack
假设攻击
5) impersonation attack
假冒攻击
1.
In this paper,we will argue that Chang′s scheme is vulnerable to the impersonation attack,and violates the basic definition requirement of(t,n) threshold .
分析认为,由于方案不需要分发中心(SDC),任何t个参与者可以代替一个群(签名群)对一个信息签名,并且任何k个参与者可代替另外一个群(验证群)对签名进行验证,因此,不能抵抗假冒攻击。
2.
This paper points out an impersonation attack against the protocol compiler that two malicious users can impersonate an entity to agree some session keys in a new group if these two malicious users have the previous commitment transcripts of the entity.
该文分析证明Abdalla等人的密钥协商协议不能抵抗假冒攻击:某用户的左右邻居在获得与该用户运行群密钥交换协议副本后,可以假冒该用户与其他群成员运行该协议,产生一个新的共享会话密钥,且不会被群中其他成员发现。
6) frustrationregression hypothesis
挫折倒退假说
补充资料:挫折-攻击假说
挫折-攻击假说
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
挫折一攻击假说(frustration一aggressionhyporhesis)攻击(或侵犯)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之一、!9 39一年有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J.多拉德和N.米勒等五人在《拌折与攻击》一丰夕{;提出认为挫折与攻击行为之间具仃‘种内在的因果关系:挫折比如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产生总是以某种形式的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该假说将挫折定义为“卜1标反{、硬的受阻”一至于挫折在多大程度上引起攻击行为,则取决于以卜四个因索:(1)反应受挫引起的驱力水、1人。(2)挫折的程度(3)挫折的累积效应。(4)随着攻击反应而可能受到的惩罚程度!94!年,N.米勒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文章对该假说进行修门,认与挫折可以导致‘系列不同的反应,线中之一便是攻击行为的产生该假说是实验社会心理学历史匕第个关J几人类攻击行为的系统的理论,并决定了该领域随后_‘十余年时间内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本方向、 (张旭东撰车文博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