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劳伦斯·罗森塞
1)  Rosenthal Laurence
劳伦斯·罗森塞
2)  strawson
斯特劳森
1.
From Russell to Strawson—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Referring;
从罗素到斯特劳森——简论指称理论的发展
2.
View the Theory of Descriptions from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Strawson and Russell;
从斯特劳森与罗素的论争看摹状词理论
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ferring Theories between Strawson and Russell
斯特劳森与罗素的指称理论之比较
3)  Lawrence [英]['lɔrəns]  [美]['lɔrəns]
劳伦斯
1.
Interpretation of the Image "Death" in Lawrence s the Ship of Death;
解读劳伦斯诗歌《灵船》中“死亡”之意象
2.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 H. Lawrence s Women in Love;
论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的艺术特色
4)  D.H.Lawrence
D.H.劳伦斯
1.
D.H.Lawrence s Polarity Thought and Its Reflections upon His Viewpoint about Manwoman Relationship;
D.H.劳伦斯的“两极平衡”思想及其在两性观上的反映
2.
On D.H.Lawrence s Oedipal Complex;
浅析D.H.劳伦斯的俄底普斯情结
5)  D.H.Lawrence
劳伦斯
1.
Half an Angle,Half a Devil——The Contradicted Opinions of Women in D.H.Lawrence s Novels;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从劳伦斯的小说看其两性观的嬗变
2.
D.H.Lawrence s anti-colonial Discourse in The Plumed Serpent;
劳伦斯《羽蛇》中的反殖民话语
3.
Analysis of Ethical Idea of The White Peacock by D.H.Lawrence;
劳伦斯《白孔雀》的伦理思想分析
6)  Lawrence algorithm
劳伦斯法
1.
Described is the process of a transfer function fitting performed through the use of Lawrence algorithm by way of frequency domain data.
描述了利用劳伦斯法由频域数据进行传递函数拟合的过程,并采用该法对分轴燃气轮机在三个运行工况下的传递函数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在各工况下都有较好的吻合,说明劳伦斯法是可信的;此外,又采用辨识与数字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拟合结果进行了简化,获得了与实验结果相符的简化模型。
补充资料:斯特劳森,P.F.
      英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哲学牛津学派的重要代表。1939年大学毕业后到英国军队中服役。1945年退伍后,先后在北威尔斯大学和牛津大学讲授哲学,1966年任高级讲师,1968年任韦恩弗利特讲座教授,1977年被授予爵位,1979年退休。其著作有:《逻辑理论导论》(1952)、《个体:试论描述的形而上学》(1959)、《感觉的界限》(1966)、《逻辑学和语言学论文集》(1971)、《逻辑和文法中的主词和谓词》(1974)、《自由和愤慨》(1974)等。
  
  斯特劳森在其哲学活动的前期,着重研究意义、指称、真理等问题。他强调把语词或语句与语词或语句的使用严格区别开来,认为意义是语词或语句本身的功能,指称是语词使用的功能,真假是语句使用的功能。他不赞成B.A.W.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反对把真、假和无意义这三者相提并论。他还仔细分析了"真的"一词,认为这个词不是用于描述,而是用于完成不同的行为,如表示赞同、承认、许可、保证等等。他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反对W.V.O.奎因对这一区分的攻击。他既承认人工语言有许多优点,但又认为,命题演算、谓词演算等逻辑手段,不能充分表现日常语言的复杂的逻辑特征,因而需要用日常语言的逻辑补充形式逻辑。
  
  斯特劳森在50年代末转向研究"描述的形而上学",认为过去对日常语言实际用法的研究固然重要,但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充分满足形而上学的需要。因此,他提出要深入研究语言背后的事物,从而揭示出我们的概念结构的最一般特征。他认为,这种形而上学不同于"校正的形而上学",因为它的目的在于描述我们关于世界的思想的实际结构,而不在于构造一个更好的结构;也不同于通常的概念分析,因为它试图揭示概念结构的最一般特征,其研究范围比概念分析大得多,而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