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胡适历史观研究
1)  The Research of the Conception of Hushi s History
胡适历史观研究
2)  A Study of Hushi's Confucianism
胡适儒学观研究
3)  research history
研究历史
1.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the family Tamaricaceae;
柽柳科(Tamaricaceae)植物的研究历史
2.
The superior species of poplar in China and abroad and their research history and our achievements in breeding are introduced in thepaper.
介绍了国内外杨树造纸材适生良种及其研究历史和我国在杨树育种方面成就;探讨了造纸用杨树新品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杨木造纸良种的科学标准及其相互制约与优势补缺;提出了我国杨木造纸良种的分区规划方案;展望了杨树造纸适用良种的发展前景。
3.
Our country s research history of soil erosion was reviewed.
回顾了我国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研究历史。
4)  historical research
历史研究
1.
British "Functionalism School" in Anthropology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与历史研究
2.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Care:Mr. Zhang Haipeng s Scholarship and Life;
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张海鹏先生的学问人生
3.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 theory in historical research has been a new ideological trend in the cross discipline research of contemporary west history.
心理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当代西方史学跨学科研究中的一个新思潮,无论是精神分析理论、新行为主义理论还是认知心理学理论,都为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5)  history research
历史研究
1.
The Silk Road has an over 2 000 years of history and as an main artery of the in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Oriental and the Occident and the living fossil of the interaction of human beings,so it is the hot field of the history research in the world.
对其研究可以深入的了解古代人类变迁、自然演化等诸方面的进展,因此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空间技术为手段研究历史问题,为历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2.
The reform of history work requires history teaching and history researches to serve for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史学工作的改革,是要求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以及怎样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3.
Therefore,history research itself is a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choice and judgement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facts.
所以 ,历史研究本身就是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的一种选择和判断的心理过程。
6)  Historical study
历史研究
1.
Basing upon the quality of 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ans’ missions,Professor Zhang Kaiyuan,the famous historian,interprets his original historical view objectivel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storiography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historical study.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针对史学的现状及历史研究所面临的困境,立足于史学品格与历史学家使命的高度,阐释了自己独到的历史观。
2.
By means of such research methods as literatures and historical study,the thesis explores the premise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 from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perspectives.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对国际奥委会创立的条件进行了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组织学为理论基础,对国际奥委会创立之时的概况及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和宣传奥林匹克提供一定的参考。
3.
In their main lines stand out the case study, comparative study inclusive of elementary, partial and whole viewpoints, historical study,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inclusive of microscopic, mesoscopic and macroscopic perspectives.
其研究思路主要有四条 :个案研究 ,比较研究 (含要素的、局部的和整体的三个级次 ) ,历史研究和综合研究 (含微观的、中观的和宏观的三个层面 )。
补充资料:胡适

Hu Shi
胡适


  代诗人、文史学家、“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初名嗣糜,学名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其父为清末地方官吏,其母系农村妇女。
  1895年春,胡适在家乡由族人开设的学堂就读,习四书五经。9岁起,阅读《水浒传》、《三国志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小说。思想上则深受其父服膺的程朱理学的影响。
  1904年春去上海,先后在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中国新公学就读,学习了英语和西方自然科学,接触了严复译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梁启超《新民说》诸文也给了他很大启发。他在中国公学求学时,曾参加以“对于社会,竞与改良;对于个人,争自濯磨”为目的的竞业学会,并一度任白话文会刊《竞业旬报》主编,在该刊发表过一些白话文字。这一时期,他对旧体诗发生浓厚兴趣,因而放弃自然科学,走上文学、史学的路。
  1910年往北京考取庚子赔款第 2期官费生赴美留学,在康奈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习政治、经济,兼治文学、哲学。1914年获文学士学位后,又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就学于哲学家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胡适后来忆述:“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1917年以论文《先秦名学史》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夏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后又任英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同年,与江冬秀结婚。其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延聘了一批从日本、欧美留学回来的新派知识分子任教。他们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倡导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胡适是这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1917年 2月,他尚在美国时,即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回国前写成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稍后,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中又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古人已造古人之文学,今人当造今人之文学。”1918年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复把所谓“八不主义”总为四条:“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他强调,他的“建设新文学论”的唯一宗旨,“只有十个大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他认为,“死文字决不能产生活文学”,“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这些言论,反复强调以白话代替文言作为正式的文学语言的主旨,为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打开了缺口;对于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都起了重要的倡导和推动作用,也是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
  在“五四”文学革命前后,胡适还陆续发表《论短篇小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谈新诗》等文。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等名家的部分作品,为新文学提供借鉴;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早在1917年 2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就发表了他的几首白话诗,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