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n Psychological Tourism
心理旅游研究
2) tourists psychological study
旅游者心理研究
1.
This paper made a description on the effect which culture,aesthetic and tourists psychological study made in different stages,trying to find the reasons of the success of the cherry tourism in Japan.
本文对日本樱花旅游发展地不同阶段中,文化、审美、旅游者心理研究等对樱花旅游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探讨日本樱花旅游的成功原因。
4) tourism research
旅游研究
1.
Observing Tourism researches by Game Theory;
博弈论在国内旅游研究上的应用
2.
In this paper,the journal of Tourism Tribun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2 111 articles which were published from 1986 to 2006 were calculated statistically,classified and analyzed,attempt to summarize the statu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对《旅游学刊》1986-2006年发表的2111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我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及特点:研究领域集中在旅游管理、旅游经济、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研究热点集中在饭店与餐饮、旅游业发展、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开发与规划方面,研究成果过于功利,研究方法单一。
5) tourism study
旅游研究
1.
Thoughts on legitimation of tourism study based on language game theory;
旅游研究的合法性:一个基于语言游戏理论的思考
2.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urism and the New Asia: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which was held in Beijing,concentrated on the economic, geo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Asia and their influence on global tourism, and may largely impact on tourism study and tourism industry of China, Asia, even the whole world.
2006年8月在中国召开的“新亚洲改变世界旅游国际研讨会”,集中讨论了亚洲的经济、地理政治和社会的动态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全球旅游的影响,将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旅游业和旅游研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ltural interface between tourism study and modern cultural geography.
该文试图认知现代文化地理学新理论、新方法与旅游研究之间的联系。
6) tourism studies
旅游研究
1.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cademic gaps of tourism stud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overseas Countries.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旅游研究与国外旅游研究所存在的差距。
2.
After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s on tourism studies in China and those in North America,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exist greater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high-level discipline classifications,discipline-involved degree and subject-selecting background.
通过对国内有关旅游研究博士论文 (包括博士后研究报告 )与北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的对比分析发现 ,国内和北美参与高层次旅游研究的学科类别、学科参与度及选题背景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 ,同时学科参与总体上分散但又相对集中的趋势都比较明显。
补充资料:《儿童心理之研究》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著。商务印书馆1925年作为"大学丛书"分上下两卷出版。全书共24章,其中部分章节在出版前曾作为专文在杂志上发表过。本书于1930、1933、1947年多次再版,1983年收入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收入时删去了原书中的"道德问题"和"研究3岁以内儿童之方法"两章。
作者从1920年开始,主要以自己的孩子为对象,尤以出生到3岁时的心理发展为重点,进行了持续多年的观察实验研究。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书中论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儿童发展的一般程序,儿童身体(主要是感觉器官)的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动作的模仿与拟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直接相关的器具──玩具,儿童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好奇心、惧怕、哭,儿童的学习、言语、美感、绘画、思想的心理特征,不同性别儿童的心理差异,特殊儿童(主要是耳聋和口吃儿童)的心理缺陷及矫治,以及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和历史等。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系统反映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时期的照片及图表。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十分重视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开始发展,所以人的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此外,儿童期对社会和家庭也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来说,儿童期是接收文化的时期,文化的传递很大程度上是靠儿童期的功用;对家庭来说,儿童的重要地位在于巩固家庭的团结力,增进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家庭成员间的同情心、牺牲精神等均可因此得到格外的发展和培养。
作者是中国最早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者之一,该书反映了作者长期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出版之后,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对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著名学者曾给予高度评价。
作者从1920年开始,主要以自己的孩子为对象,尤以出生到3岁时的心理发展为重点,进行了持续多年的观察实验研究。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书中论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儿童发展的一般程序,儿童身体(主要是感觉器官)的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动作的模仿与拟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直接相关的器具──玩具,儿童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好奇心、惧怕、哭,儿童的学习、言语、美感、绘画、思想的心理特征,不同性别儿童的心理差异,特殊儿童(主要是耳聋和口吃儿童)的心理缺陷及矫治,以及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和历史等。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系统反映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时期的照片及图表。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十分重视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开始发展,所以人的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此外,儿童期对社会和家庭也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来说,儿童期是接收文化的时期,文化的传递很大程度上是靠儿童期的功用;对家庭来说,儿童的重要地位在于巩固家庭的团结力,增进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家庭成员间的同情心、牺牲精神等均可因此得到格外的发展和培养。
作者是中国最早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者之一,该书反映了作者长期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出版之后,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对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著名学者曾给予高度评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