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与"船场说"商榷
1)  Deliberation over That the Ruins is Shipyard
与"船场说"商榷
2)  problems and discussion
问题与商榷
3)  discuss [英][dɪ'skʌs]  [美][dɪ'skʌs]
商榷
1.
"Silicified" can't be called "woodened","fossil" can't be called "fossil jade"——a discuss on the name of "tree fossil jade";
“硅化”不是“树化”“化石”不能称“化玉”——对“树化玉”名词的商榷
2.
Discuss on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Measure of Iodine Ion with the Currency Method in the Salt Industry》;
与新国家标准《制盐工业通用实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商榷
3.
Discuss of Analytic Solution about Rectangular Thin Plate with Four Clamped Edges Under Temperature Disparity;
温度作用下四边固定矩形薄板解析解的商榷
4)  discussion [英][dɪ'skʌʃn]  [美][dɪ'skʌʃən]
商榷
1.
Discussion on Handling Way of Life Waste Water in Coal Mine;
煤矿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之商榷
2.
Discussion on the Content Limit of Methanol in Liquid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lcohol;
含乙醇液体制剂中甲醇量检查限度的商榷
3.
Discussion on Useage" the Cement Group Infused Grout Material"to Reinforce the Big Volume Concrete Loading Component;
用“水泥基灌浆材料”加固钢筋砼承载构件的商榷
5)  consultation [英][,kɔnsl'teɪʃn]  [美]['kɑnsḷ'teʃən]
商榷
6)  Deliberation [英][dɪ,lɪbə'reɪʃn]  [美][dɪ'lɪbə'reʃən]
商榷
1.
Deliberation on the Punctuated Sentences in Analogical Scriptures of Codes;
《法句譬喻经》断句商榷
补充资料:《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毛泽东论述经济和财政的关系,以及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著作。1942年12月,毛泽东以《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为题,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一个长篇报告。本文是报告中的第一个问题,原题是《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在编入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改为今题。
  
  
  当时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上遇到极大困难。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军队、机关干部和学校人员,缺少最必需的生活用品。毛泽东为了给解决财政困难指明前途,作了这篇报告。
  
  本文论述了十个问题。文中着重阐明了经济和财政的关系;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应遵循的原则和应发展的各项生产事业。
  
  发展经济,才能解决财政困难 毛泽东指出,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有些同志企图缩小必不可少的开支。他们不理解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有许多同志片面地看重了财政,不懂得整个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财政工作固然很重要,但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为了发展经济,在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发展了公营经济。边区政府办了许多自给工业;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发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农业和工业;几万机关和学校人员,发展了同样的自给性经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也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帮助群众发展经济  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为了抗日和建国的需要,多负担一些经费是应该的,也得到了人民的谅解。但必须使人民的经济有所增长,使人民的生产有所发展,也就是对人民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和商业,要采取帮助其发展的适当步骤和办法,帮助人民发展经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人民的收入,使人民所得大于所失。
  
  在公私关系上,毛泽东认为,应是"公私兼顾"或"军民兼顾"。向人民征收抗日经费,既不能不顾战争的需要,片面强调政府应施"仁政";又不能不顾人民的困难,竭泽而渔。
  
  精兵简政 在陕甘宁边区的高级干部会议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精兵简政"。按照"精兵简政"工作的要求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精简,就是减去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统一,就是建立统一的、指挥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够贯彻到底的工作系统;效能,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就是节省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在经济和财政工作中,还要求克服官僚主义,反对贪污现象。
  
  在本文所阐述的理论指导下,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生产事业得到了发展,克服了当时在财政经济上遇到的严重困难,提高了军队、机关、团体、学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从物质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