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search on Weng Fanggang's Poetics

翁方纲诗学研究
2) Study on Weng Tonghe s Poetry

翁同龢诗歌研究
3) A Research of Wei Liaoweng s Poetry

魏了翁诗歌研究
4)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ing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SRP)
5)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1.
Then, we utilize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 which is presented by Imre Lakatos to construct an archival theoretic mold.
并根据伊姆雷·拉卡托斯提出的构建理论模型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肯定传统的两层(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理论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档案学的理论内核”,形成了档案学理论内核、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三层结构。
6) A Study of Xiao Gang s Thing-chanting Poetry

萧纲咏物诗研究
补充资料: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 中国清代诗人。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曾主持江西、湖北、江南、顺天乡试,又曾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官至内阁学士。他精于考据、金石、书法之学,又是清代肌理说诗论的倡始人。翁方纲论诗的著作有《石洲诗话》,但他的基本见解则见于专篇论文中。他的肌理说,实际上是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为复古主义诗论重振旗鼓,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他倡言“肌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儒学经籍为基础的“义理”和学问,一是词章的“文理”。这是当时统治者提倡经学和考据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在诗法上,翁方纲主张求儒复古。他的复古不是尊唐,而是崇宋,特别推崇江西诗派的黄庭坚,强调诗歌的考证作用和史学价值,把诗与经术、史料混为一谈,模糊了文学的特征。翁方纲作诗共2800余首。其中一类是学问诗,把经史、金石的考据勘研写进诗中,写来佶屈鑨聱牙,毫无诗味,另一类记述作者的生活行踪、世态见闻,或写山水景物,大半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著有《复初斋文集》35卷,集外文4卷,《复初斋诗集》42卷等。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