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udy on the "Mind-Nature" Philosophy of Hu Hong
胡宏心性之学研究
2) A Study on Hu Hong s Philosophy Thoughts
胡宏哲学思想研究
3) explorative learning psychology
研究性学习心态
1.
It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content and condi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explorative learning psychology,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psychology consists of a great intterest in the learning material, a strong desire for the knowledge, a high enthusiasm in learning, an energetic spirit, a calm feeling, a vigorous thinking and concentrated thinking etc.
讨论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心态的意义、内容及形成条件。
4) Division 51. Society for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Men and Masculinity
男性心理学研究
5) The Research on Yuan Hong's Literature
袁宏文学研究
6) The Research on the Poetics of Hu Ying-lin
胡应麟诗学研究
补充资料:胡宏
中国宋代哲学家。字仁仲,号五峰。生卒年无明确记载,一说生于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一说生于崇宁元年,卒于绍兴三十一年。他的父亲胡安国是著名的经学家。胡宏与秦桧是世交,但出于爱国主义,他隐居衡山20余年不与投降派往来。胡宏的著作有《知言》6卷、《五峰集》5卷、《皇王大纪》80卷。《知言》是他的哲学著作。
胡宏的哲学思想受二程的影响。他认为道与物是密切联系的。他说:"道不能无物而自道,物不能无道而自物,道之有物,犹风之有动,犹水之有流也。"把道与物的关系比作风与动、水与流的关系,是把道当作源,物当作流;但他同时把离物求道视为妄诞。在性与物的关系上,胡宏把性看作是最根本的东西。他说"性也者,天地之所以立也","非性无物,非气无形,性,气之本也","大哉性乎,万理具焉,天地由此而立矣"。这些观点同二程的"天下无性外之物"和后来朱熹的性具万理的思想没有二致。在心、性问题上,胡宏与二程及后来的朱熹也有不同的看法。他说:"有是道,则有是名也,圣人指明其体,曰性;指明其用,曰心。"他把性看作体,把心看作用,用体用关系来说明心性关系。胡宏同二程、朱熹不同的地方,还表现在天理与人欲问题上。他说"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在他看来,天理人欲同出于天性,不应把天理人欲绝对地对立起来。在人性问题上,胡宏主张人的本然之性无所谓善恶,善恶只在于行为是否中节,中节则表现为正,不中节则表现为邪。
胡宏的哲学思想受二程的影响。他认为道与物是密切联系的。他说:"道不能无物而自道,物不能无道而自物,道之有物,犹风之有动,犹水之有流也。"把道与物的关系比作风与动、水与流的关系,是把道当作源,物当作流;但他同时把离物求道视为妄诞。在性与物的关系上,胡宏把性看作是最根本的东西。他说"性也者,天地之所以立也","非性无物,非气无形,性,气之本也","大哉性乎,万理具焉,天地由此而立矣"。这些观点同二程的"天下无性外之物"和后来朱熹的性具万理的思想没有二致。在心、性问题上,胡宏与二程及后来的朱熹也有不同的看法。他说:"有是道,则有是名也,圣人指明其体,曰性;指明其用,曰心。"他把性看作体,把心看作用,用体用关系来说明心性关系。胡宏同二程、朱熹不同的地方,还表现在天理与人欲问题上。他说"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在他看来,天理人欲同出于天性,不应把天理人欲绝对地对立起来。在人性问题上,胡宏主张人的本然之性无所谓善恶,善恶只在于行为是否中节,中节则表现为正,不中节则表现为邪。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