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conomic control la
经济统制法;经济统制法
3) economic legal system
经济法制
1.
Inside the legal system, economic legal system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construct and realize the aim of harmonized society through adjus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ivate person and society, market and government,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as well as promote and safeguard fair and fre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and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order of macro adjustment.
和谐社会是人类奋斗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法制建设,其中经济法制通过协调私人与社会、市场与政府、效益与公平的矛盾,通过促进和维护市场公平自由竞争,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秩序,有效地促进、建设和实现着和谐社会的目标。
2.
Access to the scientific conception of development in the order of economic law is in virtue of the realization of economic legal system,whi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nomic law is the hinge and guarantees to actualize such legal system.
科学发展观在经济法秩序中的实现途径应借助于经济法制的实现,而经济法实施是经济法制实现的关键和保障。
3.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at the basis of Deng Xiaoping s theory of economic legal system comprises the standard of judgment for "capitalist" and "socialist"qualities of economic system and socialist marketing economy theory.
邓小平经济法制思想的基础是姓"资"与姓"社"的判别标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企业法、农业法、吸收外资的法制环境和金融法、财税法等方面,这都具有使法律工具论和经济建设中心论相结合的特点。
4) Legal Economy
法制经济
1.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s both legal economy and moral economy.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 ,又是道德经济 ,迫切需要完善道德约束机制 ,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
5) legislative economy
法制经济
1.
Market economy is the legislative economy.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把市场经济纳入法制的轨道。
6) system of economic law
经济法制度
1.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obstacles of the system and the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s economic legisl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carry forward and popularize the equilibrium and coordinated spirit of the economic law, the basic principle, persist in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economic law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Decision>.
分析了我国经济法治中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指出要弘扬、普及平衡协调的经济法精神暨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决定》为指引完善经济法制度。
补充资料:经济统制
经济统制
economic control
lingli tongzhi经济统制(economie eontrol)国家为保持临战时和战时的社会稳定与经济的正常达行,满足战争需要,依法采取一系列强制性措施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的活动。战时经济管理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特征。 经济统制是现代战争的产物。现代战争对物资保障需求量大、要求急,又严重破坏社会生产条件;按战争需要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和布局,必然涉及到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平时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调控机制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战时国民经济的目标。这就要求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更加有力的管理和控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空前的战争消耗和对经济的巨大破坏,迫使参战各国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统制。战后,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在《战争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集中探讨了物价统制、生产资料统制、生活必需品定量分配等战时经济统制的理论和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统制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主要措施是:成立经济统制机构,制定并实施经济统制法令,扩大国有经济成分,加强指令性计划管理,实行战时优先制等。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曾发布一系列经济统制令,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统制。 经济统制主要包括:①生产统制。根据战争需要,对重要物资的生产进行控制和调节,增加军队和国民生活必需的物资的生产,压缩甚至停止非必需品的生产;按战时需求的轻重缓急区分各种生产的优先顺序,按顺序组织生产。②分配统制。主要包括:对重要物资实行强制性征用与征购制度,扣留和没收敌方的财产,限制和降低职工工资收入,提高所得税税率等。对生活消费品,按照先前方,后后方,优先满足军队需要,同时兼顾国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定量分配。③流通统制。为保证按战时定量将各种商品分配给单位和个人,通过严格控制物价的波动幅度和变化趋势,限制甚至禁止重要物资的自由买卖和出口,限制外汇输出,控制信贷和交通运输等方式,强制干预国内贸易、对外贸易、财政金融、交通通信等经济活动。④消费统制。包括生产资料消费统制和生活资料消费统制。对重要生产资料的消费实行优先制度,优先保证最重要、最紧迫的军品生产需要,限制甚至禁止某些产品生产对部分紧缺原材料的使用;对基本生活资料消费实行配给制,对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消费进行限制。经济统制主要依法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实现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具有很大的强制性。 (徐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