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on-invasive methods
非损伤性研究
1.
At present,steroid hormone levels of the captive Snub-nosed monkey(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can be detected effectively with non-invasive methods and further monitored the reproduction and stress status of them.
鉴于此,本论文于2007年起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川金丝猴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粪便类固醇激素的非损伤性研究方法,研究该物种新鲜粪便的保存方法及保存实效,探查其繁殖生物学特性、应激生理状态,以期对野生川金丝猴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lesion studies
损伤研究
1.
The paper reviews three important brain study techniques: lesion studies,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and brain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本文讨论了三种主要脑研究技术———损伤研究、事件相关电位 (ERPs)和功能性神经成像(FunctionalNeuroimaging)的原理、方法学问题、优缺点和在研究认知中的应用及与行为研究的关系。
3) brain lesion studies
脑损伤研究
5) nonlinear damage
非线性损伤
1.
3D numerical analysis on nonlinear damage seismic response of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s of Yingxiuwan hydropower station
映秀湾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三维非线性损伤地震响应数值分析
6) nonlinear study
非线性研究
1.
Based on the nonlinear study of the post-bucking properties of the insular separation stick for well-knit inter-circuit wires after the critical load under pressure,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nsular separation stick is stable hath ubder and after the removal of the critical load.
本文通过对紧凑型线路相间绝缘间隔棒在受压时临界后屈曲现象进行非线性研究,得到相间绝缘间隔棒临界时和临界后屈曲性态都是稳定的,为设计间隔棒时不以临界载荷作为设计依据而以屈曲后的最大正应力不超过芯棒屈服强度为设计准则从而节省芯棒材料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侧向位移与载荷的关系进行了计算。
补充资料: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机构。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的前身。1929年11月该会在北平成立时,即设有考古组,主任是徐炳昶(旭生)。1934年正式设立史学组,顾颉刚为主任。
史学研究会从事田野考古的人员,除徐炳昶外,先后有常惠、何士骥、苏秉琦、白万玉、孙文青等。工作项目主要有:1930年春与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古物保管委员会合作,对燕下都遗址的发掘;1933~1935年,对关中地区史前和周秦时期遗址的调查,以及在宝鸡发掘斗鸡台周墓,在西安发掘唐中书省遗址(获宋吕大防刻唐大明、兴庆两宫图残石)。另外,还曾对河北邯郸附近的响堂山石窟作过详细的勘察。这些考古工作的成果,已经出版的有苏秉琦著《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和《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图说》,何士骥著《石刻唐太极宫暨府寺坊市残图大明宫残图兴庆宫图之研究》(1935),何士骥、刘厚滋合编《南北响堂及其附近石刻目录》(1936)。
1936年在研究会的基础上建立史学研究所,由徐炳昶任所长。抗日战争期间,所址迁往昆明,后仍迁回北平。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接收。
史学研究会从事田野考古的人员,除徐炳昶外,先后有常惠、何士骥、苏秉琦、白万玉、孙文青等。工作项目主要有:1930年春与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古物保管委员会合作,对燕下都遗址的发掘;1933~1935年,对关中地区史前和周秦时期遗址的调查,以及在宝鸡发掘斗鸡台周墓,在西安发掘唐中书省遗址(获宋吕大防刻唐大明、兴庆两宫图残石)。另外,还曾对河北邯郸附近的响堂山石窟作过详细的勘察。这些考古工作的成果,已经出版的有苏秉琦著《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和《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图说》,何士骥著《石刻唐太极宫暨府寺坊市残图大明宫残图兴庆宫图之研究》(1935),何士骥、刘厚滋合编《南北响堂及其附近石刻目录》(1936)。
1936年在研究会的基础上建立史学研究所,由徐炳昶任所长。抗日战争期间,所址迁往昆明,后仍迁回北平。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接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