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esearch on Family Education of Miao Nationality
苗族家庭教育研究
4) educational regulations of Bouyei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outhwest of Guizhou Province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教育条例
5) national education
民族教育
1.
Western minority district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education;
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民族教育
2.
Study 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ducation;
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探讨
3.
The Pushing Project of Ineractiv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Education Thinking Adout the Program of National Culture Entering Into Campus in Gui Zhou Province;
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互动发展的助推工程——对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思考
6) Nationality education
民族教育
1.
Building minority nationality education law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
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是我国教育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They promoted and disseminated the nationality education and accelerated the mergence of the local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to th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ma.
贬谪流放文人在屈辱、艰辛、悲壮的贬谪流放中,以中国文人特有的精神气质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到了当时尚处于蒙昧状态的贬流之地,通过倡导教化,开馆授徒,著书立说,游记诗赋,从游问学等途径促进和普及了民族教育,加速了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到整个华夏文明的进程,对中华文明的传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3.
Its findings and research methods have profound,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toward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ity education.
文化人类学是近年来备受我国学者关注的新兴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于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为民族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契机。
补充资料:苗族
| 苗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海南等省、区。在黔东南和湘鄂川黔的交界地带(以湘西为主)有较大的聚居区 。人口 739.8万(1990)。使用苗语,属苗瑶语族苗语支。有湘西、黔东、川黔滇3种方言。川黔滇方言中又分7个次方言。杂居地区苗族讲汉、侗、壮等族语。以前曾有过一些外国传教士创制的拼音字母,仅在部分地区使用。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汉、苗语言工作者创制了拉丁拼音文字。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居住着许多史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先民即在其中。自汉代以后居住在武陵郡地区。苗族度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以树叶为衣,以岩洞或树巢为家,以女性为首领的情况,在古歌中有大量反映。秦汉以后,封建王朝在大多数苗族地区建立郡县,五溪地区已从事农业生产。唐宋年间苗族进入阶级社会,有些“蛮酋”、“蛮帅”成为世袭的“土官”。南宋时期许多土官被中央王朝封为土司。元明时期,苗族地区封建领主经济已相当发展;明末清初,地主经济得到顺利发展。但部分山区仍处于“无君长,不相统属”状态,被封建王朝称为“生界”。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对封建领主制的瓦解和地主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历史上苗族人民多次掀起反压迫、反剥削以及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和艺术。诗歌一般是五言,间有七言或自由体,分别为古歌、理词、巫歌、情歌、儿歌等。人民能歌善舞,音乐舞蹈和苗戏历史悠久。“飞歌”享有盛名。工艺美术有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住宅因地而异。有黔东南的吊脚楼、昭通地区的杈杈楼、海南的茅草房等。黔东南、黔南、湘西、广西大苗山及湖北、海南等地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为辅;滇东北、黔西北、川南等地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普遍嗜酒。各地区苗族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式样约有几十种之多,但大多数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有些地区的苗族穿右大襟上衣和宽脚裤。头上的发髻和裹巾、衣服的颜色、绣花图案等各地不同。黔西北、滇东北的男子穿带花纹的麻布衣,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短衣,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腿上裹绑腿。苗族行一夫一妻制。男子继承财产,主妇在家庭中享有较多权力。有父子连名制度,无姓氏,后来有些地区通用汉姓名。苗族青年婚姻较自由,青年人通过游方、坐寨、踩月亮、跳花、会姑娘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云南楚雄等地有姑娘房制度。妇女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特别是黔东南仍有保留。节日很多,部分地区过苗年(夏历十月)。大部分地区过春节 。四月八是贵州贵阳地区苗族较隆重的节日。另外各地还有龙船节、吃新节、赶秋节等。节日里有唱歌、踩鼓、吹芦笙、打秋千、爬杆、斗牛、赛马和各种体育活动,同时也是青年男女社交游方的好时机。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或多鬼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认为鬼灵不可抗拒。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等。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