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国会改造论
1)  Gold-Iron Theory
国会改造论
2)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3)  change society
改造社会
4)  social reconstruction
社会改造
1.
The Chinese Communist leads the soci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Soviet Region in the west of Fujian during the land revolution period.
闽西土地革命期间,中共领导了闽西苏区的社会改造。
5)  social reform
社会改造
1.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violent change of the modern China s society, Ting Wen-chiang, based on a physical scientist s stand, thought and logic, pondered on the problem of the modern China s social reform and made great efforts on it.
20世纪上半叶,在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幻的历史背景下,丁文江以一个自然科学家的立场、思维和逻辑,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2.
Secondly, the Party started social revolution which is a social reform in most part as the ne.
其次,当新政权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中共在城市开始了以社会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革命。
3.
Centering around such important issues as methods of carrying out social reform in China and the direction of reform,different political sects expounded their own theories,constituting a complicated picture of social reform during that period.
五四以后,有关社会改造问题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中心话题。
6)  social transformation
社会改造
1.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Nanjing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PRC mainly covers two aspec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eradication of social problems.
南京解放初期的社会改造 ,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的改造和社会问题的处理两方面。
2.
However,it will be hard to achiev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situation of political stability because,consider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the government immediately aims to solve the social problems in time of social change and system restructuring,which is not based on the laws of social development.
但由于政府开展社区建设的初衷和直接目的是解决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中的社会问题,并非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清醒把握和自觉追求,在政治稳定的框架内实现社会改造的理想面临着重重矛盾,举步维艰。
补充资料: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过程。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由于剥削阶级维护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旧社会中自发产生和发展,只有在推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权以后,才有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有两种基本类型:劳动者的私有制和非劳动者的私有制。两者在性质上不同,因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也不一样。
  
  工商业中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是非劳动者的私有制。它们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剥夺来的,是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无产阶级国家在原则上完全可以采取无代价没收的办法,把它收归国有。但是,为了减少资产阶级的抗拒和破坏,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最好能用赎买的办法把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转归公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曾提出要对接受国家资本主义的资本家进行赎买,但是由于俄国的资本家拒不接受任何妥协,列宁的设想未能实现。在中国,资产阶级当中的一部分即官僚资产阶级反对革命,对他们只能采取直接没收的办法。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阶段具有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仍然具有两面性,即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基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有可能不采取没收的办法,而是通过赎买把他们的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同时,对民族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政策,把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教育他们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使他们由剥削者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实现的,其后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全部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中国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和平改造的成功,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农业中的个体所有制是劳动者的私有制。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对劳动者绝不能采取剥夺手段,无产阶级国家只能通过合作化的办法,在劳动者自愿联合的基础上,把个体私有制改变成为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制。在苏联,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就开始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当时,由于没有经验,加上富农反抗,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损失也比较大,一直到30年代中期才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了一套适合国情的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步骤和方法。整个改造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第一步先组织仅仅带有某些社会主义萌芽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号召农民组织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仍然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逐步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废除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按劳分配。采取上述政策、步骤和办法,使农民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逐步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逐渐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使他们较快地自愿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而避免了由于突然变化而可能引起的种种损失。
  
  
  中国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同样是沿着合作化的道路,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先组织手工业供销小组,以后发展为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其他行业如运输业、商业等,个体劳动者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大体上采取类似的办法。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书目
   薛暮桥、苏星、林子力:《中国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出版社,北京,195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