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筇竹寺五百罗汉彩塑
1)  Painted statues of 500 arhats in the Qiongzhu Temple
筇竹寺五百罗汉彩塑
1.
Painted statues of 500 arhats in the Qiongzhu Templ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inted statues in China.
筇竹寺五百罗汉彩塑是我国重要的彩塑群像之一。
2)  Chiungchussuan Stage
筇竹寺阶
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hyoliths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Chiungchussuan Stage of Southern Shaanxi.
描述陕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阶软舌螺化石 6属 8种 ,其中有 5新属 (Ningqiangethusgen 。
3)  Chiungchussu Formation
筇竹寺组
4)  Qiogzhu Temple
筇竹寺
5)  Luohan
五百罗汉
1.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tral Origin of Plastic Imsage of Luohan in Qiong Zhu Temple in Kunming;
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造像的历史文化探源
6)  the Hall of Five Hundred Lo Han
五百罗汉堂
补充资料:筇竹寺
筇竹寺
筇竹寺

筇竹禅寺,坐落在昆明西北郊逶迤连绵的玉案群峰之中。这里古树苍郁,林壑幽深,云雾晴岚常绕山巅,筇竹古刹掩映密林,是滇中著名佛教禅寺。

明宣德九年(1434年)郭文的《重建玉案山筇竹禅寺记》称:“玉案山筇竹禅寺,滇之古刹也。爰自唐贞观中,鄯阐人高光之所创也。”碑文还叙述了“筇竹传奇,犀牛表异”之神话:“初,光偕弟智,猎于西山,有犀跃出,众逐之,至寺之北壑,失犀所在。仰视山畔,见群僧状甚异常。驰往觅之,又无所睹,惟所持筇竹杖植于林下,众弗能拔。翌日,往视之,则枝叶森然矣。光昆仲于是异之,知其为山灵示显福地也,乃建寺处,以居僧徒,因以'筇竹'名焉。然是时滇人所奉皆西域密教,初无禅讲宗也。”

筇竹寺是否“爰自唐贞观中”高光、高智弟兄追犀牛、见异僧植筇竹杖,于是“乃建寺处,以居僧徒”,尚未见确切史料记载。

唐开元、天宝年间大理罗筌寺的道安(一作“道南”)和尚,曾作《玉案山》诗:

松鸣天籁玉珊珊,万象常应护此山。

一局仙棋苍石烂,数声常啸白云间。

乾坤不蔽西南境,金碧平分左右斑。

万古难磨真迹在,峰头鸾鹤几时还。

元·张道宗《纪古滇说集》将道安这首诗误作“元诗”。明万历《云南通志》正为唐道安和尚诗。并记载:“道安,蒙氏时河东赕人,至罗筌寺,有毒龙频覆舟,道安创寺于其所,害遂息。”道安云游昆川,当时尚未建拓东城,如果玉案山贞观年间建筇竹寺,道安的玉案山诗应提及,但诗中只说到玉案山棋盘峰之棋盘石。

郭文《重建玉案山筇竹禅寺记》记载宋末元初之雄辩法师在筇竹寺始倡滇之禅宗:“前元既一,南诏鄯阐人有雄辩大师者,以奥学宏器,归自中华,始倡讲宗于兹寺。滇之缁流俊秀者翕然从之,而其道日振,自是名蓝巨刹弥布遐迩。南诏之有僧,宗师实启之也。”

雄辩,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生于鄯阐城(昆明),元大德五年(1301年)圆寂于筇竹寺。幼时出家,为大理佛教国师杨子云的高足弟子。元军破大理的第二年(1254年),雄辩到内地习佛法,先后拜过四位高僧为师,在中原二十五年,“最后登班集之堂,嗣坛主之法,其学大备”,元世祖忽必烈赐法名“洪镜”。雄辩南归,遂在筇竹寺传播大乘佛教禅宗经典,一改云南信奉西域密教之历史。雄辩于大德五年(1301年)圆寂后,塔于华严阁之后山。据《大元洪镜雄辩法师大寂塔铭》记载,雄辩为乌僰人,讲华严维摩诘诸经,“以僰人之言,于是其书盛传,解者益众。”雄辩僰文讲经之书,失传已久。

《滇释纪》据《雄辩法师大寂塔铭》,对雄辩生、寂事迹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雄辩于南宋宝佑二年(1254年)离滇求法,二十五年后回筇竹寺讲经,当为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国史称“元”始于至元八年(1271年),即雄辩在筇竹寺传播大乘佛教才八年。筇竹寺的创建,当在元代以前,至迟也在云南大理国地方政权后期。

元至元年间,御史郭松年宦滇,有《题筇竹寺壁》诗:

南来作使驻征鞍,风景还惊入画看。

梵宇云埋筇竹老,滇池霜浸碧鸡寒。

兵威此日虽同轨,文德他年见舞干。

北望乌台犹万里,几回挥泪惜凋残。

郭松年元初入滇,即说“梵宇云埋筇竹老”,故知筇竹寺肯定建于元代以前。

雄辩弟子众多,承其衣钵的是玄坚。玄坚号雪庵,生于南宋宝佑二年(1254年),俗姓王,少时文采出众,能以自己的见解,将佛经编为歌诀,深得雄辩器重。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受雄辩披剃(僧尼出家,剃发披袈裟)。大德四年(1300年),雄辩将“山门法席”衣钵传玄坚,梁王命玄坚住持筇竹寺。玄坚于延佑六年(1319年)圆寂,塔于雄辩塔旁。

玄坚雪庵住持筇竹禅寺期间,元延佑三年(1316年),元仁宗颁敕蒙、汉文圣旨:“赐藏经与筇竹寺里,命玄坚和尚住持本山转阅,以祝圣宁,以祈民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