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patial Policies

空间政策
1.
Metropolitanization and the Mechanisms of Spatial Labor Division——and Some Discussion on Spatial Policies in China s Urbanization;
大都市区化的空间分工机制——兼论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政策转向
2.
By discussing the connotation of spa-tial policies, the importance of spatial policies in newera is emphasized in this paper.
在探讨空间政策内涵基础上,对新时期空间政策的重要性做详细论述;并结合深圳空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实证分析,对空间政策不协调、缺乏整合、缺乏执行力等原因造成的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
3.
This paper suggests exerting the role of urban planning in integrating spatial policies and combining immediate plan with 11th Five-Year-Plan to form a dual-platform for the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指出应发挥城市规划整合统筹空间政策体系的作用,将近期建设规划作为近期落实空间政策的主要手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共同构成协调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双平台”,分别统筹空间和财政两大资源,引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结合深圳市开展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研究工作的成果,提出了构建两个规划协同编制机制的设想和建议。
3) policy space

政策空间
1.
The value choice, uncertainty and spillover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origin of educational policy space.
从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政策学科发展和教育政策制订本身出发,对教育政策空间的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教育政策空间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多元性、不确定性和外溢性所决定的。
4) spatial policy

空间政策
1.
In the time of China s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ition,due to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the local government s spatial policy has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city s development,which needs to be widely concerned.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地方政府的空间政策强烈影响着城市的发展,需要得到广泛的关注。
5) control policy

管制政策
1.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ailway control policy and the gains/losts after implement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 of USA.
分析了美国不同时期的铁路管制政策的实施,以及政府对铁路政策实施后的得失,从而为我国的铁路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6) Regulation Policy

管制政策
1.
Economic Laissez-Faire and Regulation Policy in Liberliazation of Trade in Service

福音还是诅咒?——管制政策在服务贸易中的两难
2.
This article maintains that American regulation reform in1990 s was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agan government s deregulation policy.
本文提出,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管制改革是对里根时期放松管制政策的发展,它以是否有利于企业创新作为衡量管制改革成效的首要标准,调整管制行业结构,缩小管制范围;改革管制内容,完善管制政策;改进管制方法,提高管制效率;引入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创新;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相关者利益。
3.
On this basis , it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the regulation policy and determines the optimum solution for market competition of regulation .
本文对寡头垄断竞争的效率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寡头垄断竞争管制的博弈模型,并在这一基础上,对管制政策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出该市场竞争管制问题的社会最优解。
补充资料: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财政政策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产业政策必须依靠财政政策才能实现。国家财政通过税收政策鼓励或限制不同产业、产品的发展,通过投资政策和补贴政策,直接支持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和急需发展的产业,并间接地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和流向,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向。同时,产业政策决定着国民经济的生产规模和结构,它对分配结构及财政收支状况有重要影响。财政政策必须以产业政策为基础。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财政和银行都是国家分配资金的渠道,共同担负着供应生产建设资金的任务。财政收支规模、构成会影响银行信贷资金来源;财政赤字会影响银行信贷收支平衡和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也常常制约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对社会供需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产生重大影响。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紧密配合,成为稳定经济的基本条件。 财政政策与价格政策都具有分配国民收入和调节经济的职能。价格政策影响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制约着价格政策。价格变动引起的一系列国民收入再分配,必然影响财政收支,从而影响财政平衡。价格状况还影响着财政调节的力度和效果,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是造成财政补贴负担沉重的根本原因;价格水平的稳定往往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财政分配制约着价格分配,价格的重大调整要受到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财政赤字往往是引起物价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税收与价格共同调节着企业的利润水平。 财政政策与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客观上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财政政策是调节积累与消费比例,实现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目标的重要手段,而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直接涉及到个人收入水平的调节,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个人收人是通过财政分配形成的。特别是在中国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是决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主导力量,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受财政政策制约。当然,个人收入分配政策也影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政策也必须考虑个人收入水平变动的影响。 在诸种政策的协调配套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管理的一个大课题。就其对于需求是起刺激作用还是压缩作用而言.两大政策的配合大致有二种模式:①双紧政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