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sport Pingxiang coke to Wuhan
萍煤汉运
2) Han Yeping
汉冶萍
1.
Li Weige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Han Yeping Company which was quite famous in modern China.
李维格与近代著名的汉冶萍关系密切。
3) Pingxiang Coal Mine
萍乡煤矿
1.
The Position of PingXiang Coal Mine in HanYePing Corporation (1890-1928);
论萍乡煤矿在汉冶萍公司中的地位(1890—1928)
2.
Pingxiang Coal Mine and the Start of Pingxiang’s Urbanization
萍乡煤矿与近代江西萍乡城镇化的起步
4) Hanyeping Company
汉冶萍公司
1.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Colliery of Pingxiang in Hanyeping Company——A Commemoration of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iery of Pingxiang and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Hanyeping Company;
萍乡煤矿在汉冶萍公司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纪念萍乡煤矿创办110周年暨汉冶萍公司成立100周年
2.
Analy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Hanyeping company's joint stock syste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试析清末汉冶萍公司股份制的建构和运作(1908-1911)
3.
Hanyeping Company founded a.
19世纪晚期开始创办的汉冶萍公司,其体制变迁序列经历了从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股份制完全商办的转轨发展过程,在当时颇为完整。
5) Hanyeping Corporation
汉冶萍公司
1.
Pingxiang Coal Mine’s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Effect on Hanyeping Corporation
萍乡煤矿在汉冶萍公司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纪念萍乡煤矿创办110周年暨汉冶萍公司成立100周年
6) "Comment on History of the Origin of Han Yeping Steel Company"
《述汉治萍产生之历史》
补充资料:汉冶萍公司
全称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建于晚清年间,初属官办,后为官督商办。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炼铁厂,同年调任湖广总督,改在湖北设厂炼铁。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汉阳铁厂,同年查勘两湖煤铁矿藏,选定在大冶开采铁矿。汉阳铁厂经三年筹建,于1893年9月间建成。全厂包括六个大厂,即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还有四个小厂,即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
汉阳铁厂创办经费初定 246万余两,1892年向清政府申请增拨42万余两,到1894年建成时,实际支出在500万两左右。因计划不周,所购炼钢设备不适于炼制含磷较高的大冶铁矿的矿砂,以致所炼钢料不符铁路钢轨的要求。又因湖北煤矿不适于炼焦,钢铁生产遂陷于困难。
中日甲午战后,清政府负担巨额赔款,无力维持官办企业,命各省官办局厂招商承办。1896年4月,盛宣怀利用轮船招商局、电报局、中国通商银行等资金,凑足股金100万两,接办汉阳铁厂,改为官督商办。为解决燃料困难,1898年再次集资100万两,在江西开发萍乡煤矿。随后,改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1907年完成,但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又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1904年以后,又以大冶矿山作抵,一再向日本资本借款,日本势力遂乘机侵入,所产铁矿石和生铁输日,供日厂炼钢之用。
1908年,盛宣怀奏准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至辛亥革命前,集股份1316万元,实际生产仍靠外债维持。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 2万余吨;大冶铁矿年产铁矿砂36万吨;萍乡煤矿年产焦炭17万吨。辛亥革命中,遭战事破坏,后渐恢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始见盈余,扩充设备,以后又经常陷于困难。该厂一直管理混乱,负债累累,又受战争影响,生产极不正常。抗日战争时期,汉阳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萍乡煤矿部分设备拆迁广西,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炼铁厂,同年调任湖广总督,改在湖北设厂炼铁。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汉阳铁厂,同年查勘两湖煤铁矿藏,选定在大冶开采铁矿。汉阳铁厂经三年筹建,于1893年9月间建成。全厂包括六个大厂,即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还有四个小厂,即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
汉阳铁厂创办经费初定 246万余两,1892年向清政府申请增拨42万余两,到1894年建成时,实际支出在500万两左右。因计划不周,所购炼钢设备不适于炼制含磷较高的大冶铁矿的矿砂,以致所炼钢料不符铁路钢轨的要求。又因湖北煤矿不适于炼焦,钢铁生产遂陷于困难。
中日甲午战后,清政府负担巨额赔款,无力维持官办企业,命各省官办局厂招商承办。1896年4月,盛宣怀利用轮船招商局、电报局、中国通商银行等资金,凑足股金100万两,接办汉阳铁厂,改为官督商办。为解决燃料困难,1898年再次集资100万两,在江西开发萍乡煤矿。随后,改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1907年完成,但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又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1904年以后,又以大冶矿山作抵,一再向日本资本借款,日本势力遂乘机侵入,所产铁矿石和生铁输日,供日厂炼钢之用。
1908年,盛宣怀奏准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至辛亥革命前,集股份1316万元,实际生产仍靠外债维持。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 2万余吨;大冶铁矿年产铁矿砂36万吨;萍乡煤矿年产焦炭17万吨。辛亥革命中,遭战事破坏,后渐恢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始见盈余,扩充设备,以后又经常陷于困难。该厂一直管理混乱,负债累累,又受战争影响,生产极不正常。抗日战争时期,汉阳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萍乡煤矿部分设备拆迁广西,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