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N2O减排
1)  N2O abatement
N2O减排
1.
The process of N2O abatement was analyzed,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2O abatement plant.
文章通过对N2O催化分解减排工艺过程的分析,结合清洁发展机制(CDM)规则要求和装置的工艺特点,在设计中采用了变频调速控制技术,优化换热流程和发生低压蒸气等节能措施,在N2O减排率达到95%的基础上,实现了年节电12。
2)  N2O emission
N2O排放
1.
Two uplands of different reclamation years(since 1987 and 1993,respectively) were selected in our study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cultivation years, precipitation,soil moisture and plant on N2O emission.
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不同开垦年限(1987年、1993年开垦)的旱田(种植方式为大豆-冬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种植年限、降雨、土壤湿度以及植物参与对旱田N2O排放的影响。
2.
N2O emission was measured in rape growing season of a rice-rape rotation system in the Chengdu plain from November 2004 to May 2005.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成都平原2004年11月至2005年5月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油菜季N2O排放通量。
3.
The results showed,1)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enhanced the N2O emission significantly.
通过不同施氮水平与不同氮肥品种2个田间试验,结合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川中丘陵区2005年5~9月石灰性紫色土-玉米根系系统的N2O排放变化。
3)  n2o emission
N2O排放量
1.
The intact soil core-acetylene inhibi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 and types on the denitrification losses and N2O emissions in a calcareous purple soil-maize crop system in the upland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利用原状土柱-乙炔抑制法对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肥品种下紫色土种植玉米期间的N2O排放量和反硝化损失量进行测定。
4)  Nitrous oxide emission
N2O排放
1.
Study on its economic significanc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 of this practice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is classical agricultural technique.
稻鸭共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N2O排放产生的环境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
The new research progress of nitrous oxide emission from agricultural soil wa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including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soil moisture,pH value,soil temperature,soil texture and fertilization),mitigation measures and models.
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温度、土壤质地和肥料施用等)、已有农田土壤N2O排放减排措施及估算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a)探究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内在机制;(b)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c)提出科学合理的减排措施。
5)  N 2O emission
N2O排放
6)  N_2O emission
N2O排放
1.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urea incorporation amount in different soils on N_2O emission,a po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in 2002-2003.
鉴于N2O排放量占施用氮肥量的比例即N2O排放系数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室外盆栽试验于2002~2003年选取3个供试土壤,各土壤设置对照和低、中、高氮肥水平,全年施尿素量(以N计)分别为334、670和1 004 kg/hm2。
2.
Denitrification loss(N_2 + N_2O) was measured by the acetylene inhibition-intact soil core technique,and N_2O emission was also measured in the absence of acetylene.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番茄地施用化学氮肥后的氨挥发、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nual averaged N_2O emissions(in nitrogen gauge) in 1990-1994,1995-1999,2000-2004,respectively,were 52.
川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N2O排放量以及农田N2O排放通量,1995~1999年期间比1990~1994年期间增长幅度较大;2000~2004年期间,农田N2O排放通量增长速度未呈现减缓趋势,但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农田N2O排放量增长呈现停滞状态。
补充资料:N2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氮

化学品英文名称: nitrogen

中文名称2: 氮气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33

cas no.: 7727-37-9

分子式: n2

分子量: 28.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氮 ≥99.5% 7727-37-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气。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acgih 窒息性气体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高纯氮≥99.999%; 工业级 一级≥99.5%; 二级≥98.5%。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ph:

熔点(℃): -209.8

沸点(℃): -195.6

相对密度(水=1): 0.81(-19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97

饱和蒸气压(kpa): 1026.42(-173℃)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147

临界压力(mpa): 3.4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

主要用途: 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