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凤梨类植物
1)  Bromeliad [英][brəu'mi:li:æd]  [美][bro'mili,æd]
凤梨类植物
1.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Taxonomy of Bromeliad
凤梨类植物的种质资源与分类
2)  Pyrus
梨属植物
1.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RAPD technique in Pyrus L.;
梨属植物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2.
The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of ribosomal 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of Pyrus L.
普通PCR体系中加入4%的DMSO了改进了梨属植物(Pyrus)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的扩增和测序性能。
3)  pineapple [英]['paɪnæpl]  [美]['paɪn'æpḷ]
凤梨
1.
In vitro culture of pineapple (a review);
凤梨科植物的离体培养(综述)
2.
Control and Cultivation Measures on Heart Rot,Root Rot of Ornamental Pineapple
观赏凤梨心腐病、根腐病的栽培防治措施
4)  Fengshan Botanical Garden
凤山植物园
5)  bromelia [英][brəu'mi:ljə]  [美][bro'miljə]
观果凤梨
6)  Bromeliaceae
观赏凤梨
1.
Optimization of Bromeliaceae Culture in Vitro and Its Cold-tolerant Mutants Induction;
观赏凤梨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与抗寒突变体的筛选
补充资料:梨属
      蔷薇科苹果亚科的1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极少为半常绿,枝头有时具针刺。冬芽具有复瓦状鳞片。单叶互生,在芽中为席卷状,叶边有锯齿或裂片,稀为全缘,有叶柄和托叶。花先于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伞形总状花序;萼片开展或反折;花瓣白色,稀为粉白色,有短爪;雄蕊20~30,药囊常为紫红色;花柱2~5,离生,基部有花盘环绕;子房下位2~5室,每室有2胚珠。果实为梨果,果肉中有石细胞,子房壁为软骨质,种子黑色或近于黑色。全世界约有30种,原产亚洲、欧洲以至北非,世界各国皆有分布。中国产13种,分布各地,西北、华北最多。
  
  两千年前,梨已成为中国普遍栽培的果树。梨的果实富含营养物质,其中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磷等无机盐类,许多品种含糖量可达15%以上。除生食外,可以酿酒、制醋或加工成罐头食品等。许多品种耐贮藏运输。
  
  根据产地,梨可分为中国梨(中国原产)和西洋梨(国外引入)两大类。中国梨的主要品种,在河北省有鸭梨、雪花梨、鸭广梨、京白梨、蜜梨等;山东省有茌梨(莱阳慈梨)、恩梨、长把梨、搓子梨、大香水、坠子梨等;在河南省有高顶白梨、天生伏梨、雪花酥梨等;在山西省有黄梨、油梨、夏梨、红霄梨等;在陕西省有遗生梨、平梨、香水梨、鸡腿梨等;在甘肃省有冬果梨、软儿梨、长把梨、酥木梨等;在辽宁省有安梨、大香水、南果梨、花盖梨等;在吉林省有苹果梨、谢花甜、小香水等;在安徽省有酥梨、马蹄黄、细皮雪梨等;在四川省有苍溪雪梨、金川雪梨、简阳白梨等;在云南省有宝珠梨、大黄梨、海东梨等;在新疆有库尔勒香梨、棋盘梨、霍城冬梨等。西洋梨原产于欧洲中部、东南部以至小亚细亚、中亚细亚等地,远在两千年前罗马时代就已栽培,16世纪以后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中国山东烟台等地的西洋梨是19世纪以后引入的,南北各省也有少量栽培。主要栽培品种有巴梨、三季梨、克拉普、白来茇、法兰西、日面红、贵妃、康克莱母等。洋梨一般需要经过后熟后食用。
  
  梨属分类很不一致,一般根据果实演化分为两组:①杜梨组,果实小形,心室以2~3为主,萼片脱落,果皮多深褐色。本组梨树均野生,主要供作砧木之用,如杜梨、褐梨、豆梨、川梨等。②真正梨组,果实大形,心室以4~5为主,萼片宿存或脱落,果皮多黄绿色稀褐色。现在栽培品种多属于本组,如白梨、沙梨、秋子梨、西洋梨等。
  
  梨树对于水土适应比较广泛。梨树寿命较长,栽培比较容易,不论山地、平地、沙土、粘土均可栽植,但不同品种系统对气候条件也有不同。所有栽培品种均须用嫁接繁殖,梨的砧木种类很多,华北、西北多用杜梨或木梨;东北常用秋子梨为砧木;长江以南各省多用豆梨和沙梨;西南多用川梨或滇梨。欧洲用榅桲作为西洋梨砧木,有矮化作用。榅桲原产南欧,中国自古引入,在新疆栽培较多,云南也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