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四耳青铜簋
1)  Bronze Gui Vessels with Four Ear Handles
四耳青铜簋
2)  bronze Gui
铜簋
1.
A newly discoveried bronze Gui,whose owner is Jiangong,a marquis of Ying state,recorded the group composed of Mao and Shuai infringe upon the south of Zhou dynasty and was beaten by the Zhou dynasty.
最近面世的应侯见工铜簋,其铭文记载了属于"淮南夷"的毛、衰等氏族,侵犯周王朝南部边境并被周王朝打败的事情。
3)  four-handled celadon vase
青变四耳壶
4)  Tob brz (Tobin bronze)
托宾青铜;含锡六四黄铜
5)  tetragonal tungsten bronze-type structures
四方钨青铜型结构
6)  bronze [英][brɔnz]  [美][brɑnz]
青铜;青铜的;青铜
补充资料:铜簋
铜簋  铜器铭文作“G”,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用来盛黍、稷、稻、梁等。簋的形态变化最多:(一)侈口、圆腹、圈足,形状象现在的大碗。它的形式演变,有圈足甚高或口侧附二小鋬的;也有高足、敛口、有盖,形状象豆而自名为“G1”的。(二)侈口、圆腹、圈足、两耳。这类形式,过去称之为“彝”,它的耳上或附兽头,或作鸟状耳,下又有珥(耳下的装饰),有的带盖。它的演变有三耳的和四耳的,二耳的G2偶有器作方形的。(三)侈口、圆腹、圈足、两耳下有方座,宋人称之为“敦”。这类也多有盖。两耳或作兽首,或作鸟形。方座G3也有四耳的,个别的座下附有小铃。(四)敛口、圆腹、有盖、两耳、圈足,有的足下有三兽突出为短足的,其耳多饰以兽首,有珥(此类宋人多呼之为“敦”)。耳的演变,有作二兽首贴肩,有小孔附以巨环的。(五)侈口、圆腹、圈足、附上出两耳。这类也有带盖而敛口的,或有下附三短足的。商代的簋多无盖,无耳或有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带盖,有二耳、四耳。这—时期还出现了圈足下加方座或附有三足的簋。战国以后,簋就很少见到了。在商周奴隶制社会,簋和鼎一样,也曾作为标志贵族等级的器物。据礼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簋往往成偶数出现,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八簋与九鼎相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