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他者中的他者
1)  the Others among the Other
他者中的他者
2)  China as the other
"他者"中国
3)  The images of"He"
镜像中的"他者"
4)  the others
他者
1.
This artic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magology,makes a study of how the writer Sanmao,by describing"the others",creates her self-image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which also shows the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of herself.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视域出发,探讨作家三毛如何通过描写这些"他者"形象,有意或无意地塑造了其鲜明的自我形象,并彰显了其中国背景的文化身份。
2.
It possesses a natural others identity producing the others of non-Shanghai/modernity.
在王安忆小说中,上海是乡土/传统中国的异地,也是全球化图景中的东方奇观,具有一种天然的他者身份,同时上海也在生产着非上海/现代的他者,上海与它所制造的他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对于在现代性震惊体验中的自我虚无化的无奈体认。
3.
Fanyi belongs to the others as against men s selves while Cao Qiqiao i.
蘩漪是男性自我的他者,曹七巧是女性自我的替身。
5)  other [英]['ʌðə(r)]  [美]['ʌðɚ]
他者
1.
The "Other" Identity of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 Works of Richard Wright;
理查德·赖特笔下非洲裔美国人的他者身份
2.
Other s Destiny;
“他者”的命运——从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观浅谈《德拉库拉》中吸血鬼的象征意义
3.
The Beloved as the Other;
作为他者的宠儿——评莫里森的小说《宠儿》
6)  Others [英]['ʌðə]  [美]['ʌðɚ]
他者
1.
Surpass egoism by referring to "others"——Relationship between Yu Dafu’s "autobiographical novels"and Japanese "private novels";
“他者”观照下的超越——郁达夫自叙体小说与日本私小说的关系
2.
Others in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百种神秘感官》中的他者
补充资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现存两章。第一章对中国近百年的社会性质和矛盾作了详尽分析。毛泽东认为资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成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的社会;另一方面,资本帝国主义又勾结封建势力,压迫和阻止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要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第二章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特点。毛泽东认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一定时期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反动派,这就使中国革命具有长期性和残酷性的特点。革命的主要形式必须是武装斗争,革命力量只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中国革命有可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当前革命的主要任务,一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二是推翻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其中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不是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专政;它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与妥协性,必须对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态度。无产阶级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的领导权,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明确了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分析了各阶级、阶层对革命的态度,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和策略,较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对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封面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封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