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Neodevonian

新泥盆世
3) the Neodevonian Carboniferous

晚泥盆世-石炭纪
4) Holocene
[英]['hɔləsi:n] [美]['hɑlə,sin]

全新世
1.
Dynamic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Holocene Aeolian Loess-Soil Profile in the Upper-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重金属元素分布与环境变化
2.
Environmental Change of Pedogenensis and Sandstorm Activity in the lingyuan Area since Holocene;
宝鸡陵塬地区全新世以来成壤环境演变和沙尘暴活动研究
3.
Sediment Records in Chaohu Lake and Its Significance on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Holocene;

全新世巢湖沉积记录及其环境变化意义
5) Holocene epoch

全新世
1.
Analysis and estimate of volatile in Changbaishan Tianchi volcano great eruption in Holocene epoch.;
长白山天池火山全新世大喷发挥发性气体释放量的分析和估算
2.
Original geomorphy in ancient Ji City form from Holocene epoch, after Ji City was built into,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y had taken effect.
北京城西南部是古蓟城的发源地 ,当地原始地貌景观形成于全新世 ,它受到古金沟河和古漯水的共同影响 ,当蓟城建立后 ,它受到人类城市活动的强烈影响 ,不断进行着人为剥蚀与人为堆积的双重过程 ,并受到洪水的侵蚀 ,古蓟城的地貌景观及岩土沉积环境的演化正是在自然与人为的双重作用下实现的。
3.
According to a large amount of field measurements and indoor annual measuring data and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 movement deposits in different stages since the Holocene Epoch, the regularity of debris flow movement in the east border of Tibetan Plateau and North China was summed up.
根据大量的野外考察资料和室内测年数据,通过对全新世不同时段泥石流沉积物的分布特征研究,总结了青藏高原东缘和华北地区泥石流活动规律。
6) Mid-Holocene

中全新世
1.
Evolution of Mangrove Forests in Northeastern Hainan Island Since Mid-Holocene;

海南岛东北部中全新世以来红树林的演化
2.
Paleo-Hydrological Signification in Mid-Holocene Revealed by the Analysis of Soluble Salts of Sihenan Profile in Mengjin,Henan Province;
河南孟津寺河南中全新世湖泊沉积物的易溶盐测定及其古水文意义
3.
The Mid-Holocene Climate Simulated by a Grid-Point AGCM Coupled with a Biome Model;

用一个耦合的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植被模式模拟中全新世气候变化(英文)
补充资料:石炭纪
石炭纪(距今约3.62亿年~距今2.9亿年) Carboniferous Period 古生代第五个纪。这期间形成的地层称石炭系,位于泥盆系之上、二叠系之下。石炭系这一名称最初用于英国的含煤岩层(1822)。 亚洲、欧洲、非洲北部、南美北部和格陵兰等地广泛应用石炭纪这一地质年代单位。但北美则将石炭纪早期称为密西西比纪,将石炭纪晚期称为宾夕法尼亚纪,这两个纪的分界划在3.1亿年前。
石炭纪各阶段生物群和地史特征有明显差异,国际上对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和命名还不一致。西欧国家根据该地区地层明显的二分性,即下部以海相灰岩沉积为主,上部以海陆交互相或陆相含煤沉积为主,将石炭纪二分。早期的沉积地层称狄南统,包括杜内阶和维宪阶;晚期的沉积地层称西里西亚统,包括纳缪尔阶、维斯发阶、康塔布里阶和斯蒂芬阶。1891年,H.S.威廉斯将北美的石炭系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系。下部为密西西比系,包括肯德胡克阶、奥萨根阶、麦拉麦克阶和切斯特阶;上部为宾夕法尼亚系,包括莫洛阶、德士莫阶、密苏里阶和维奇尔阶。对石炭纪,有些国家二分,有些国家三分。中国自1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以后,有些地质学家主张石炭系二分。下统称丰宁统,包括岩关阶和大塘阶;上统称壶天统,包括威宁阶和马平阶。 石炭纪时,浅海底栖动物仍以珊瑚、腕足类为主,浮游和游泳动物类、菊石繁盛。类演化迅速、层位稳定,是重要的分带化石。中、晚石炭世时,植物空前繁盛。除节蕨类和石松类外,真蕨类和种子蕨迅速发展,裸子植物科达木类成为高大乔木,并遍布海滨和大陆内部。陆生植物的大发展,使昆虫类空前繁盛。石炭纪为两栖动物大发展时期,这些动物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成年期为水陆两栖,以肺呼吸,四肢爬行,最常见的有迷齿类。 早石炭世,植物大多生长在滨海低地,受潮湿气候影响,其成分单调,地理分区现象不明显。自晚石炭世早期起,植物逐渐向大陆内部伸展,由于大陆地区气候分异显著,植物地理分区现象明显,一般分为4个植物地理区:①欧美热带植物区。包括北美、北非、欧洲、小亚细亚和中亚。②华夏热带植物区。包括中国大部、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北部等地。③安加拉温带植物区。又称通古斯植物区,以西伯利亚为中心,包括北欧、北亚、中国天山-阴山以北地区。④冈瓦纳寒带植物区。位于热带植物区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南非、南美、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和南极大陆。按海洋无脊椎动物可分为特提斯(或称欧亚区)、北美-西伯利亚和冈瓦纳(或称古地中海南区)3个动物区。 晚石炭世时,地壳运动十分强烈,各大陆块碰撞形成一个泛大陆,即联合古陆。石炭纪时,大陆上的气候分区与植物地理区系分布相应,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冈瓦纳植物区和安加拉植物区分别代表南、北半球温凉气候区。在石炭纪末期,在南半球发生大冰川作用。石炭纪时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最主要的是煤,其次是石油、天然气、石灰岩、油页岩和铝土矿等。石炭纪时形成世界上最大煤田,如顿巴斯煤田、库兹巴斯煤田、通古斯煤田、阿巴拉契亚煤田、鲁尔煤田以及中国北方的煤田等。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