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词 年代:宋 作者:苏轼
原文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②。 佳节若为梧酬③,但把清尊断送秋④。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⑤。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词牌知识:
〔题考〕 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迨冯延已始添作双调,成今体之五十六字。欧阳修前后首句俱减为四字,名﹝减字南乡子﹞。
南歌子 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单调者,始自温庭筠词。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泌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邦彦、杨无咎、僧挥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孝友词最为谐婉。周邦彦词,名《南柯子》。程垓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
〔作法〕 本调五十六字。首句五字,与﹝浪淘沙﹞首句同,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之七言句,而第三字不能作仄。第三句为七言仄句,不用韵;句法与﹝浪淘沙﹞第四句同。第四句为两字句,例用平平,协韵。末句与第二句同。后阕概同前阕。
格式一:
●●○○●,
○○●●△。
⊙○⊙●●○△,
⊙●⊙○⊙●●○△。
- * * * *
格式二:
(前片)
●●○○●,
○○●●△。
⊙○⊙●●○△,
⊙●⊙○⊙●●○△。
(后片)
●●○○●,
○○●●△。
⊙○⊙●●○△,
⊙●⊙○⊙●●○△。
- * * * *
格式三:
(前片)
⊙●○○●,
○○●●△。
⊙○⊙●●○△,
⊙●⊙○⊙●●○△。
(后片)
⊙●○○●,
○○●●△。
⊙○⊙●●○△,
⊙●⊙○⊙●●○△
⊙●○○●●△(协平韵)
注解
①元丰五年 (1082) 九月在黄州作。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宋韩琦《涵辉楼》诗:“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为当地名胜。苏轼《醉蓬莱》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楼。”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②破帽句:《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本词翻用其事。 ③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④尊:酒杯。 ⑤明月句:唐郑谷《十日菊词》:“节去蜂蝶不知,晓庭还绕折空枝。”本词更进一层,谓重阳节后菊花凋萎, 蜂蝶均愁。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故其《与王定国》中提到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