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he Study of Ming,Bian and Logic
名学、辩学与逻辑
3) the Ming-Bian
名辩
1.
There was not the comedown of the Ming-Bian logic because the Ming-Bian logic was defined by modern people.
从来没有过“名辩逻辑的衰落”,因为“名辩逻辑”的概念是近人所定义的,同时,“名辩”与“逻辑”、“名辩逻辑”不能简单类同,即使存在过“名辩”思潮的衰落,而未必有“名辩逻辑”的衰落。
4) Identity
[英][aɪ'dentəti] [美][aɪ'dɛntətɪ]
名实辩证
5) arguments about the names and things
名实之辩
6) Chinese mingbian
中国名辩
1.
The modern study of Chinese mingbian among Chinese scholars has a history of only 100 years.
中国名辩的现代研究是百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现的新事物。
补充资料:辩学
即辨学,主要用作指称以墨辩逻辑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
辩学所包含的逻辑思想超出了名学的范围。后期墨家所建立的古代逻辑学体系,除涉及正名思想外,更着重讨论"辩"的性质、目的、方式、规律和谬误等。荀子、韩非等人的逻辑思想也都超出了正名的范围,而讨论"辩"或"辩说"的作用和规律等。晋朝的鲁胜首先将《墨子》一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和《经说下》合编为《墨辩》。
辩学也曾作为西方逻辑的中译名之一。在中国逻辑史上最早使用"辩学"一词的是清光绪初年(约1880)英国人赫德,他把W.S.耶方斯的逻辑课本译为《辩学启蒙》,1909年王国维把耶方斯的另一部逻辑著作译为《辩学》。之后郭湛波将其研究先秦逻辑思想的著作,命名为《先秦辩学史》。
辩学所包含的逻辑思想超出了名学的范围。后期墨家所建立的古代逻辑学体系,除涉及正名思想外,更着重讨论"辩"的性质、目的、方式、规律和谬误等。荀子、韩非等人的逻辑思想也都超出了正名的范围,而讨论"辩"或"辩说"的作用和规律等。晋朝的鲁胜首先将《墨子》一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和《经说下》合编为《墨辩》。
辩学也曾作为西方逻辑的中译名之一。在中国逻辑史上最早使用"辩学"一词的是清光绪初年(约1880)英国人赫德,他把W.S.耶方斯的逻辑课本译为《辩学启蒙》,1909年王国维把耶方斯的另一部逻辑著作译为《辩学》。之后郭湛波将其研究先秦逻辑思想的著作,命名为《先秦辩学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