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owder metallurgy sizing-die

粉末冶金精整工艺模具
2) powder metallurgy tool steel

粉末冶金工具钢
1.
The powder metallurgy tool steels produced by Dneprospetsstal Works/Ukrane are described,with the technology of production,varieties,size of products,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简述了乌克兰DSS厂粉末冶金工具钢的生产方法、钢材品种、尺寸范围及供货技术条件。
4) Powder metallurgy die

粉末冶金模具
1.
CAD-based intellectual parting technology for powder metallurgy die;

粉末冶金模具CAD智能分模技术
2.
The CAD graphics library including the parts library mold base library and material library for powder metallurgy die was stblished by utilizing UG redevelopment tools;Menu Script,UG/Open API,UIStyler,and MFC with SQL Server 2000 database.
本文综合运用了UG/Open Menu Script,UG/Open UIStyler和UG/Open PI等UG二次开发技术,并结合了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和可视化编程工具MFC完成了对粉末冶金模具CAD图形库系统中零件库、模架库、材料库三个主要模块的开发。
3.
Many common parts and common mold base parts are used while the designer are designing powder metallurgy die.
在进行粉末冶金模具设计时经常会用到大量的通用零件和通用模架。
5) powder metallurgy die CAD

粉末冶金模具CAD
1.
By the instruct of software engineering,the basic structure of powder metallurgy die CAD is studied and the function module of the CAD system are defined with IDEF0 method;lastly,powder metallurgy die CAD i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heory of UG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powder metallurgy die.
粉末冶金模具CAD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软件工程学的指导下研究了粉末冶金模具CAD系统基本体系和利用IDEF0功能建模方法进行了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最后基于UG的二次开发机制和粉末冶金模具的特点成功地开发了粉末冶金模具CAD系统。
6) Common powder metallurgy processing

常规粉末冶金工艺
补充资料:模具精加工控制分析
模具精加工的过程控制
模具零件的加工,一个总的指导思想是针对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技术要求进行适应性加工,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通过对加工的控制,达到好的加工效果。
根据零件的外观形状不同,大致可把零件分三类:轴类、板类与异形零件,其共同的工艺过程大致为:粗加工——热处理(淬火、调质)——精磨——电加工——钳工(表面处理)——组配加工。
零件热处理
零件的热处理工序,在使零件获得要求的硬度的同时,还需对内应力进行控制,保证零件加工时尺寸的稳定性,不同的材质分别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随着近年来模具工业的发展,使用的材料种类增多了,除了Cr12、40Cr、Cr12MoV、硬质合金外,对一些工作强度大,受力苛刻的凸、凹模,可选用新材料粉末合金钢,如V10、ASP23等,此类材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组织状态。
针对以Cr12MoV为材质的零件,在粗加工后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后工件存在很大的存留应力,容易导致精加工或工作中开裂,零件淬火后应趁热回火,消除淬火应力。淬火温度控制在900-1020℃,然后冷却至200-220℃出炉空冷,随后迅速回炉220℃回火,这种方法称为一次硬化工艺,可以获得较高的强度及耐磨性,对于以磨损为主要失效形式的模具效果较好。生产中遇到一些拐角较多、形状复杂的工件,回火还不足以消除淬火应力,精加工前还需进行去应力退火或多次时效处理,充分释放应力。
针对V10、APS23等粉末合金钢零件,因其能承受高温回火,淬火时可采用二次硬化工艺,1050-1080℃淬火,再用490-520℃高温回火并进行多次,可以获得较高的冲击韧性及稳定性,对以崩刃为主要失效形式的模具很适用。粉末合金钢的造价较高,但其性能好,正在形成一种广泛运用趋势。
表面处理及组配
零件表面在加工时留下刀痕、磨痕是应力集中的地方,是裂纹扩展的源头,因此在加工结束后,需要对零件进行表面强化,通过钳工打磨,处理掉加工隐患。对工件的一些棱边、锐角、孔口进行倒钝,R化。一般地,电加工表面会产生6-10μm左右的变质硬化层,颜色呈灰白色,硬化层脆而且带有残留应力,在使用之前要充分消除硬化层,方法为表面抛光,打磨去掉硬化层。
零件的磨削加工
磨削加工采用的机床有三种主要类型:平面磨床、内外圆磨床及工具磨具。精加工磨削时要严格控制磨削变形和磨削裂纹的产生,即使是十分微小的裂纹,在后续的加工使用中也会显露出来。因此,精磨的进刀要小,不能大,冷却液要充分,尺寸公差在0.01mm以内的零件要尽量恒温磨削。由计算可知,300mm长的钢件,温差3℃时,材料有10.8μm左右的变化,10.8=1.2×3×3(每100mm变形量1.2μm/℃),各精加工工序都需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
模具零件的加工,一个总的指导思想是针对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技术要求进行适应性加工,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通过对加工的控制,达到好的加工效果。
根据零件的外观形状不同,大致可把零件分三类:轴类、板类与异形零件,其共同的工艺过程大致为:粗加工——热处理(淬火、调质)——精磨——电加工——钳工(表面处理)——组配加工。
零件热处理
零件的热处理工序,在使零件获得要求的硬度的同时,还需对内应力进行控制,保证零件加工时尺寸的稳定性,不同的材质分别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随着近年来模具工业的发展,使用的材料种类增多了,除了Cr12、40Cr、Cr12MoV、硬质合金外,对一些工作强度大,受力苛刻的凸、凹模,可选用新材料粉末合金钢,如V10、ASP23等,此类材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组织状态。
针对以Cr12MoV为材质的零件,在粗加工后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后工件存在很大的存留应力,容易导致精加工或工作中开裂,零件淬火后应趁热回火,消除淬火应力。淬火温度控制在900-1020℃,然后冷却至200-220℃出炉空冷,随后迅速回炉220℃回火,这种方法称为一次硬化工艺,可以获得较高的强度及耐磨性,对于以磨损为主要失效形式的模具效果较好。生产中遇到一些拐角较多、形状复杂的工件,回火还不足以消除淬火应力,精加工前还需进行去应力退火或多次时效处理,充分释放应力。
针对V10、APS23等粉末合金钢零件,因其能承受高温回火,淬火时可采用二次硬化工艺,1050-1080℃淬火,再用490-520℃高温回火并进行多次,可以获得较高的冲击韧性及稳定性,对以崩刃为主要失效形式的模具很适用。粉末合金钢的造价较高,但其性能好,正在形成一种广泛运用趋势。
表面处理及组配
零件表面在加工时留下刀痕、磨痕是应力集中的地方,是裂纹扩展的源头,因此在加工结束后,需要对零件进行表面强化,通过钳工打磨,处理掉加工隐患。对工件的一些棱边、锐角、孔口进行倒钝,R化。一般地,电加工表面会产生6-10μm左右的变质硬化层,颜色呈灰白色,硬化层脆而且带有残留应力,在使用之前要充分消除硬化层,方法为表面抛光,打磨去掉硬化层。
零件的磨削加工
磨削加工采用的机床有三种主要类型:平面磨床、内外圆磨床及工具磨具。精加工磨削时要严格控制磨削变形和磨削裂纹的产生,即使是十分微小的裂纹,在后续的加工使用中也会显露出来。因此,精磨的进刀要小,不能大,冷却液要充分,尺寸公差在0.01mm以内的零件要尽量恒温磨削。由计算可知,300mm长的钢件,温差3℃时,材料有10.8μm左右的变化,10.8=1.2×3×3(每100mm变形量1.2μm/℃),各精加工工序都需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