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学习问题行为
1)  Problem behavior of studies
学习问题行为
2)  problem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中学生问题行为
1.
The research, using designed scale, concern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problem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family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y support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chool work.
本研究以福州市某重点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中学生家庭环境量表和中学生问题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研究,以考察当前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以及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3)  behavior problem
行为问题
1.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early intervention for behavior problem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小学生行为问题早期干预的研究
2.
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2~3 years old children;
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研究
3.
Relationships betwwen behavior problem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home education;
中学生行为问题与家庭教育相关性分析
4)  behavior problems
行为问题
1.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behavior problems and parents’ raising methods;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2.
Clinical study on behavior problems with amblyopia in preschooler;
学龄前弱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临床研究
3.
The study of behavior problems and influence factor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ematological tumor;
血液肿瘤儿童治疗中的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比较
5)  behavioral problems
行为问题
1.
Study on the character of auditory P300 of Tourette's syndrome with or without behavioral problems;
Tourette综合征伴或不伴行为问题的P300研究
2.
Study of behavioral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支气管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3.
Relevant study on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of the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6)  Behavioral problem
行为问题
1.
Comparative study of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relative factors in childre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对照研究
2.
Comparative study of effective factors on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for preschool children in Li and Han nations.;
黎、汉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对照研究
3.
Behavioral Problems,Attention and Inhibition in Early-School-Ag Children with Asperger Syndrome;
学龄早期Asperger综合症儿童行为问题和注意、行为抑制功能研究
补充资料:动物的学习行为
美丽的蝴蝶破蛹而出就会翩 翩起舞,小鸭子出生没多 久就会下水落戏,哺乳动物一出生就会找寻母亲温暖的怀抱,吮吸乳汁,蜘蛛从小会织网也是无师自通的。动物的这些行为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天赋的遗传行为,称之为本能行为。而有些行为则与本能行为不同,是后天获得的经验性行为,称之为学习行为。

习惯化学习

    当同一种刺激反复发生时,动物的反应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可完全消失,除非再给予其他不同的刺激,行为反应才能再次发生。雏鸡。小火鸡、幼鸭初次看到头上有物体移动时,不管这个物体对自己有无害处,比如说掉下一片树叶,它们都会表现出惊恐反应,做出蹲伙或其他惊恐的举动。可是当它们经历过几次像掉落树叶的情况后,它们的蹲伏反应便会渐渐减弱,对日常飞掠过的飞鸟或别的物体的恐惧也日趋损失。也就是说,它们对这种刺激的敏感度已经降低了。当然,如果出现了陌生的飞过物体,如一只老鹰,它们仍然会表现出惊恐的举动。

    在人类社会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人们常会对司空见惯的事情见怪不怪,也常会对自己天天吃的东西感到厌倦,如果每天都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感觉不到噪音了。中国有句古话“久居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久人兰花之室而不知其香”,这也是习惯化学习起的作用吧。

模仿学习

    动物在幼年时会模仿抚育者或其他成年动物的行为,来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幼小的黑猩猩会学习年长者如何取食白蚁,一些鸣禽的学唱,都是模仿学习。其实很多鸣肖并不是生来就会唱歌,它们必须先听到其他鸟的鸣唱,才能自试啼声。正因为这样,如果一只普通的灰雀在金丝雀的环境中长大,那么它也能发出像金丝雀一样美妙的歌声。不仅年幼动物中存在着模仿行为,在成年动物中也有这种现象被发现。20世纪60年代,动物学家辛德在大不列颠岛研究山雀的学习行为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只山雀偶然撕开放在订户门前的牛奶瓶盖,从中取食了牛奶。不久,这一行为传遍了生活在大不列颠岛的所有山雀,以致送奶工人不得不在每个奶瓶上扣一个杯子。

    模仿行为在动物适应环境上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使得动物能从同种其他个体的经验中学习知识,还可以绕过完全依赖遗传机制的途径直接继承,这对社群传统的形成大有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群居动物中有时出现全体或多数成员从事同一种活动的同步化行为现象,常常被误认为模仿学习,其实这仅仅是一种被称为“情绪感应”的行为。当一个动物群体中的一些动物(特别是处于首领地位的个体)做出某种举动后,其他个体也常常会因为“情绪感应”而做出相同的举动。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这种“情绪感应”行为。有些“情绪感应”行为是动物应对突发灾变,保证种群延续而采取的非常手段。有一种叫旅鼠的哺乳动物,在结群迁徙途中如果遇到河沟,领头的旅鼠会毫不犹豫地冲入水中,后面的旅鼠也紧跟着冲人,直到把河沟填满。这样,其他的旅鼠就能踩着同伴尸体堆成的“桥梁”渡过河了。有人曾在南美丛林中看到,一窝蚂蚁遭到林火包围时,它们会很快以蚁后为中心,紧抱成一个大球向前滚动,炽烈的火焰烧焦了外层的蚂蚁,蚁球在滚动中越来越小,但终于坚持到了无火地带,无数的蚂蚁为之献出了生命。

印痕学习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鹅的蛋分为两组孵化,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也跟到哪儿。如果把两组小鹅扣在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鹅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鹅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这种学习后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所以称为“印痕”学习。据实验,很多一出生就能四处活动的动物都能够产生印痕行为。如大部分鸟类、豚鼠、绵羊、鹿、山羊和多种鱼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