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柳皮
1)  cortex salicis
柳皮
2)  root bark of Periploca sepeium
杠柳根皮
1.
Four extracts of petroleum ether,ethyl acetate,n-butanol and water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the root bark of Periploca sepeium.
在对杠柳根皮的化学成分和根皮中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对杠柳根皮的甲醇提取物的水悬浮液,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后,得到4种不同萃取物,经过硅胶柱层析、C18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多次分离、纯化后,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得到化合物I,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得到化合物II、III、IV;经化学分析结合IR、1H-NMR、13C-NMR、EI-MS等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I为β-香树素乙酸酯,化合物II为香草醛乳糖苷,化合物III为杠柳苷E,化合物IV为一强心苷类化合物。
3)  Marasmius salicicola
柳小皮伞
1.
Determination of the medium components in submerged ferment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by Marasmius salicicola;
柳小皮伞深层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4)  Deltoidin
柳皮甙
5)  osier [英]['əʊziə(r)]  [美]['oʒɚ]
紫皮;柳树
6)  Salix purpurea
紫皮柳
补充资料:枫柳皮
【通用名称】
枫柳皮
【其他名称】
枫柳皮 (《唐本草》)
【异名】
枫杨皮(《湖南药物志》)。
【来源】
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树皮。
【植物形态】
枫杨,又名:柜柳(《尔雅》郭璞注),枫柳(《唐本草》),桦柳、鬼柳(《群芳谱》),麻柳(《草木便方》),溪麻柳、大叶柳、水槐树、溪榉、溪杨、燕子树、柳丝子、嵌宝枫、平阳柳、蜈蚣柳、臭树柳、溪口树、枸树、榉仔、元宝树。 落叶乔木,高可达18米。树皮幼时赤褐色,平滑,老则黑灰色起裂;枝有长软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长20~30厘米;小叶11~25片,但顶端小叶往往不存在,叶轴有窄翅并被短毛;小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齿,上面绿色、平滑,下面主脉及叶腋有毛。花黄绿色,雌雄同株,葇荑花序;雄花序腋生,数个一簇,生于老枝上;花被苞片状,先端裂成1~4片;雄蕊6~8枚;雌花序生于当年枝的顶端,花柱单一,柱头2裂,于房1室,具1胚珠。坚果,成熟时两侧小苞增大成长圆形或稍窄的翅,果序下垂,长约30厘米,外果皮薄,内果皮坚硬。花期5月。 多生于溪边、河岸,但较干燥之处亦能生长。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东等地。 本植物的根及须根或根皮(麻柳树根)、叶(麻柳叶)、果实(麻柳果)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
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
树皮含鞣质。
【性味】
《唐本草》:"辛,大热,有毒。"
【功用主治】
治龋齿痛,疥癣,汤火伤。 ①《唐本草》:"主风、龋齿痛。" ②《东北药植志》:"洗疥疮等皮肤病。"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痒,杀虫。加盐可以治癣。" ④《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涂汤、火伤及久疮。"
【用法与用量】
外用:捣绒塞牙缝,煎水含漱或熏洗,或酒精浸搽。
【宜忌】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禁口服。"
【选方】
①治牙痛:麻柳皮捣绒,塞患处或噙用。(《四川中药志》) ②治疥癣:枫杨皮、黎辣根、羊蹄根。用酒精浸搽。(《湖南药物志》) ③治癞鬁头:枫杨鲜树皮四两、皂荚子二两(捣碎)。水煎,洗患处。(《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烧伤 取枫杨树二层皮2斤,地榆根0.5斤,乌桕根皮0.5斤,加水适量,煎至500毫升,过滤。用药前应清洁创面,除去异物和脓性分泌物,剪除水泡,然后喷上药液。治疗14例,均有一定效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